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A
B
正确答案 :A
解析
王丽娜,女,41岁,曾是某厂的技术骨干,4年前因照顾生病的婆婆辞职了。现在,婆婆已经病故,儿子也考上了重点中学,她想出去工作,却遭到家人的反对。丈夫认为自己是企业的管理干部,收入也可以,但工作忙碌,无暇顾家,老婆就应该在家好好照顾家人,做好“贤内助”。儿子也怕母亲工作后无法像现在这样照顾自己,不愿意母亲去上班。王丽娜执意去找工作,连续找了几个星期,却发现自己原来的技术用不上了,体力工作又不适应。她对自己的现状很苦恼,整天闷闷不乐,脸上没了笑容,晚上也睡不好,情绪十分低落。后经邻居推荐,她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1.上述案例中,王丽娜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2.针对王丽娜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我的回答:未作答收藏本题收起解析提问知识点:第6章 > 第1节 > 妇女的需要和问题(掌握)教材页码:P174-176试题难度:本题共被作答113次参考1.上述案例中,王丽娜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问题王丽娜4年前因照顾生病的婆婆辞职,现在婆婆病故,儿子也考上了重点中学,想出去工作却遭到家人反对,加之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自己的技能过时,心中闷闷不乐。(2)家庭地位问题丈夫因为工作忙,反对老婆上班,认为她应该留在家里好好照顾家人。儿子也怕母亲工作后无法像现在这样照顾自己,希望母亲不要上班。在这个问题上,王丽娜很难取得丈夫和儿子的理解。丈夫和儿子都不能从平等的角度尊重王丽娜的个人意愿,从侧面反映王丽娜在家庭中处于附庸地位,缺乏自主。(3)就业问题王丽娜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原有的技术已经过时,体力劳动又无法胜任,连续找了几个星期,都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王丽娜的技术与现实社会需要脱节,说明她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2.针对王丽娜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1)与王丽娜的丈夫和儿子沟通,让他们理解并支持其就业社会工作者帮助他们三人一起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了解各自的需要,在王丽娜照顾家庭和工作之间找到平衡点,争取兼顾,还应告知他们,家庭成员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尊重,让他们多关心王丽娜,理解女性的自我价值体现意识,支持王丽娜的就业想法。(2)对王丽娜进行心理疏导,协助她解决困难运用倾听、情绪发泄等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帮助王丽娜摆脱低落情绪,勇敢面对现实。通过个案或小组工作方法,进行心理辅导,帮助王丽娜顺利渡过求职初期阶段的困难。(3)与王丽娜进一步交流,帮助她树立正确的目标分析王丽娜的现状,利用她原来的专业技术基础,发现、挖掘她的潜能,引导其明确就业的方向,指导她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同时鼓励她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全面规划,不要因为一时的工作难找而一蹶不振。(4)整合社会资源,帮助王丽娜找到合适的工作通过社区工作,帮助王丽娜建立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整合各种资源,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具体办法有:①建议王丽娜及时“充电”,在理论和实务上进行学习和培训,弥补相关知识、技能,尽快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②鼓励王丽娜多寻找招聘信息,继续求职,实现多渠道就业;③利用社区推荐、介绍等方式,多渠道地帮助她寻找就业机会。相关试题
7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020年)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服务范围与局限性。
材料1小周是社会工作专业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来到某社会工作机构工作,机构指定了资深社会工作者老刘担任他的督导。双方共同确定了督导形式,并签订了协议。督导老刘将每周与小周进行一次面对面交流,并对小周进行引导。材料2某城区有多个服务老年人的社会工作机构,这些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每月都会聚在一起开督导会议,会议主要就老年人服务中遇到的困难、障碍及其应对方法等进行讨论,每次会议都会推选一位成员轮流来主持,这样参会成员每个人都有主持会议的机会。材料3某街道服务中心近期新招了3名社会工作者,他们在开展服务的过程都出现了难以与街道居民打交道的问题,从而难以与居民建立支持与联系。根据这一情况,该街道服务中心的资深督导老邱决定对他们进行督导。老邱制定了督导计划,准备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定期开展不同主题和内容的活动,让他们就自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提升他们的实务能力。问题:材料1、材料2和材料3中各采用的督导方法是什么?并说明其使用技巧。
老廖是某部队的高级军官,2018年10月从部队退休。离开部队回到家中的生活让老廖非常不适应,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又不愿出去活动,也不愿与邻居交流,只有每次说起在部队的生活时,才会神采奕奕。老伴看到老廖这种情况很是担心,鼓励他出去走走,参加一些社区内的活动,也被老廖拒绝了。无奈的老伴只能找到社会工作者,希望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老廖。?问题:1.军休干部的需要包括哪些方面??2.结合本案例分析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哪些??3.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介入本案例开展工作?
某地开展了精准扶贫计划,该地政府部门规划将贫困村的居民搬迁到D社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是该地贫困村的居民搬到D社区一年后,一些村民感到不适应,老人们觉得原来的老邻居被拆散了,大家周围没有可以交流的人;年轻的村民发现上班后孩子放学没人照顾。与其他类似的安置社区相比,D社区似乎没有专门为这些新安置村民设置可以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对这些新安置村民进行评估时,也发现他们缺乏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设计一份服务方案,满足这些新安置村民的需求。
宋姐早年丧偶,独自一人抚养儿子。在儿子十几岁的时候,宋姐遇到了杨某,俩人感情发展稳定,最后结婚组建了新的家庭。杨某之前离异过,带有一个女儿,与宋姐儿子年纪相仿,在宋姐与杨某组合家庭后,一家四口共同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平平淡淡,也算和谐美满。但在一次意外火灾中,儿子由于熟睡未能及时逃脱,造成全身70%的烧伤,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后期也需要进行多次修复手术。儿子的事故对整个家庭无疑是个沉痛的打击,巨额的医疗费用也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宋姐每天在医院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看着儿子的状况,宋姐几近崩溃,内心十分痛苦和自责。宋姐变得越来越敏感,除了照顾儿子,与丈夫和继女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差。宋姐与丈夫杨某为儿子的事情多次争吵,宋姐觉得丈夫不关心儿子,不愿意花钱救治儿子,只对自己女儿好,而杨某为此感到十分烦躁,觉得是宋姐疑神疑鬼,不信任自己。继女觉得宋姐始终把自己当外人,眼里只有自己的儿子,对宋姐也十分不满,越来越冷漠,甚至开始不理宋姐。杨某不愿意整个家庭支离破碎,想要改变家庭状况,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宋姐家庭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2.针对宋姐家庭目前的情况,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的你可以采取哪些技巧进行家庭干预?
张洋高中学习成绩较差,家境中等。高考时家里花钱找人帮他进入了一个三本大学,学费每年两万。在大学学习会计专业期间,仍然面临很大学习困难,成绩在班级属于中下水平。花费如此高昂金钱之后,当他听说毕业有可能没有学位证时,内心紧张不安,学习、休息受到影响,期末考试成绩也越来越差。而成绩越差,他就越担心拿不到学位证。?问题:?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将如何运用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帮助张洋?
4.近日,在Z市乡村振兴局的统筹安排下,你被上级单位选派至海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未来两年将与晏书记共同引领海鸟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今天是你驻村工作的第一天,晚上回到宿舍,你打开笔记本写下了近期工作的思路。请根据材料五,拟写一份近期工作计划,用以激励和督促自己。(50分) 要求:内容全面、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不超过500字。
王志存老人,87岁,是参加过1940年百团大战的负伤老战士。在日常生活中行动不便,他唯一的女儿在他30岁时因病去世,而老伴也于两年前病逝,王志存老人独自生活在军休所。近来,王志存老人的行动能力严重衰退。据邻居反映,他已摔倒过多次,由于行动不便,经常每天只吃一顿饭。一次,他自己挪着去洗澡,但在洗澡过程中不慎摔倒,动弹不得,导致整个房间都被水淹了,楼道里也开始淌水,幸亏邻居发现了。之后,军休所的领导多次上门劝他入住光荣院,以便得到更好的照料和护理,但老人坚决不去。【问题】假如你是该军休所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请针对王志存老人的情况,拟订一份服务方案。
小菲是某老年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为研究该社区居民对服务中心的满意度,她拟定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法。首先抽取该社区80名高龄老人组成随机样本,并请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帮助她到被抽中的老人家中访谈记录老人的回答,然后回收完成问卷调查结果。?问题:?结合社会工作研究相关理论,分析上述案例中小菲为什么选择问卷调查法进行社会工作研究,并作出评价。
牛奶奶的孙子患有自闭症,儿子儿媳平时工作忙,全都由牛奶奶照顾孙子的日常起居。照顾孙子的劳累以及对孙子未来生活的担忧让牛奶奶心理压力很大,情绪容易起伏波动,经常焦虑失眠。牛奶奶经常抱怨道: “老天爷为什么要这么折磨我啊,让我的孙子患上自闭症。”?问题:?如果让你应用相关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为牛奶奶提供治疗服务,你将如何去做?
(2019年)通用进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行动系统、目标系统?1、这4个基本系统的含义是什么?2、运用实例,来说明一下,改变服务对象系统和目标系统的关系?3、四个系统对我国社会工作实践有什么启示。
杨敏,女,15岁,2008年家住四川的她由于遭受地震,失去了右腿。原本是班级学习委员的她,面对着要靠轮椅生活,性格一下变得内向起来,再加上家人间的沟通也比较少,使她平日很少说话。她总觉得世界对她是不公平的,整日打不起精神来。[问题]请你根据杨敏的情况拟一份个案服务方案。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吴在所驻点的小学发现,该学校有不少外来务工者的子女,他们分散在不同年级和班级,这些学生对自己的身份比较敏感,很少跟本地学生交往,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问题:?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小吴,针对这些特殊的学生,请你选用适当的小组工作模式开展工作,并把服务原则写出来。
1601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有关济贫的法律——《伊丽莎白济贫法》。作为英国第一个重要的济贫法,它不仅是这一法律制度的发端,而且为这一法律制度的发展确定了基本原则,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根据《伊丽莎白济贫法》,治安法官有权以教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宜、征收济贫税及核发济贫费。救济办法因人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的,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作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这一法律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让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儿、无人赡养的老人和身体残疾的人,得到救济或赡养;给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以此谋生。此后,英国政府又在这部法律规定的原则基础上,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请根据题目分析英国1601年济贫法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