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A
B
正确答案 :A
解析
(1)针对性:校本课程要针对地方和学校的实际,同时要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过程性:首先校本课程不仅是一个静态的课程类型,还是一个促进教师成长、学生个性培养的过程,其次校本课程是基于教师不断实践反思基础上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另外校本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3)民主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决策遵循着民主开放的原则。
(4)多元性:表现在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如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人士都可以参与其中。
相关试题
某社区里老街坊、老邻居多,老党员也不少,邻里关系比较和谐。该社区老龄人口较多,6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5%,而且,老龄人口中高龄老人比较多。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困难,缺乏保障;一些老人由于年老体衰,体弱多病,生活不便;一些老人经济条件虽然比较好,儿女却不在身边,常常感到孤独寂寞,郁郁寡欢;一些老人反映社区文化活动太少,缺少展示才艺的舞台;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视,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权益遭到侵犯。针对以上情况,社会工作者拟定了一个社区老人服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协助贫困老人获得经济补助;二是请青年志愿者为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顾。1.该服务计划满足了老年人的哪些需求?还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2.如何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需求?
某地开展了精准扶贫计划,该地政府部门规划将贫困村的居民搬迁到D社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是该地贫困村的居民搬到D社区一年后,一些村民感到不适应,老人们觉得原来的老邻居被拆散了,大家周围没有可以交流的人;年轻的村民发现上班后孩子放学没人照顾。与其他类似的安置社区相比,D社区似乎没有专门为这些新安置村民设置可以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对这些新安置村民进行评估时,也发现他们缺乏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设计一份服务方案,满足这些新安置村民的需求。
某大二学生小珍患有 “双向性情感障碍”,即间歇式抑郁和狂躁,她在一次病发时,从宿舍的窗户跳了下去,所幸宿舍是在二楼,小珍仅是腿部摔成骨折,目前正在医院治疗,伤情已有所好转。但是,小珍在心理方面仍有很大的困扰,她本身就患有较严重的“双向性情感障碍”,加上这次跳楼事件造成的影响,使小珍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精神病。对于小珍的行为表现,同学也不时议论小珍是“精神病”患者。?据了解,小珍在小时候经常被班上的一名男生欺负,从那时开始她就特别害怕和讨厌男生。上高中时,小珍就读于一所私立高中,学校里有很多贵族子弟,老师又分别地对待不同出身的学生,这让家境一般的小珍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她不喜欢跟同学交流、沟通,成绩不断下滑。后来,小珍考取了省城的一所专科学校,她感到人生很失败,性格越来越孤僻、敏感、多疑,并最终发展成 “双向性情感障碍”。?问题:?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针对小珍的问题,你打算采用哪种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为小珍提供服务?请写出服务过程。
(2017年)社会工作者在某职业学校开展服务时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佳,动辄不动与任课老师产生冲突,甚至擅自离开课堂;有些学生流连于网吧,经常夜不归宿。社会工作者经过进一步评估,发现大多数学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觉得读职业学校没前途,既懊悔过去读书不认真,又不愿面对现实,更没有为改变现实而采取行动。社会工作者决定依据现实疗法中的“责任”、“现实”和“正确”三个基本要点,开展以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为总目标的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破冰游戏等方式促进组员间的相互交流,树立积极、正向的伙伴关系;与组员共同制定契约,形成小组规范,使组员逐步认识到遵守规范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通过“自画像”、“生命环”等活动,协助每位组员开展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行为并进行合理评估,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社会工作者借助良好的小组互动氛围,通过角色扮演、示范、鼓励等技巧,协助组员学会真实表达,并履行自己的决定和承诺。问题:1.围绕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的总目标,列出本案例中小组工作的具体目标。2.分析小组工作在本案例中发挥的功能。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吴在所驻点的小学发现,该学校有不少外来务工者的子女,他们分散在不同年级和班级,这些学生对自己的身份比较敏感,很少跟本地学生交往,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问题:?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小吴,针对这些特殊的学生,请你选用适当的小组工作模式开展工作,并把服务原则写出来。
近些年来,调查发现未成年人涉毒问题日益严重,有的孩子因家庭教育缺失而染上毒品,尤其是父母吸毒,孩子吸毒的概率将增大;有的孩子则是因学校教育缺失而走上吸毒之路 ……因毒品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也日益增多。因此,敲响禁毒、防毒的警钟势在必行,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共同、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孩子免遭“毒”害,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美好的环境。?问题:?结合我国禁毒法规与政策,浅析如何做好我国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进入新时代,我国扶贫方式也从以往的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这种转变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扶贫对象选择、扶贫方式以及扶贫效率等。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助人的职业,它起源于慈善事业,与扶贫、济困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可以为其提供理念上的建构、技术上的支撑、制度上的创新,这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作用。?试论述社会工作者介入精准扶贫的角色定位,以及社会工作应该如何介入精准扶贫工作。?
试论述概率抽样的基本方法。
(2018年)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驻贫困山村,开展对口帮扶。社会工作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当地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较几年前有了很大改善,不仅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而且相关金融机构也给了特惠贷款政策。然而,还有部分村民仍然种植经济效益低的传统农作物,不愿加入经济合作社,也不愿申请特惠贷款,生活依然贫困。究其原因,一是长期的“没米送米、没油送油、逢年过节送点钱”的输血式物质帮扶,使部分村民产生了依赖思想;二是一些扶贫工作人员认为村民文化素质低,干什么都不行,长期对村民采取命令式工作方法,导致村民缺乏自信,存在无力感。针对上述情况,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计划在当地开展“扶志增能——社区精准扶贫项目”。要求:依据增强权能理论,分别从个人层次、人际层次、环境层次三个方面设计一份项目方案,只需列出理论要点、主要目标、实施策略。
某社会工作者小黄想要针对 “拆二代”的生存状况开展社会工作研究,他在研究时选择访问法。在访问前他事先准备了访谈的提纲,在访谈时他依据被访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问题的次序。通过这样的方式他收集到了相关资料,但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小黄的同事老张建议小黄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进行访谈。小黄采纳了老张的建议,并预备在下一次的访谈过程中与被访者进行面对面交往,让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目前的生活、经历和状况。?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小黄为什么采用访问法来进行社会工作研究?并说明其访谈形式。
刘某,女,重庆人,现年18岁,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没有工作,至今已有三年。刘某10岁的时候父母离婚,她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刘某平时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喜欢看电视,尤其喜欢看动画片,也喜欢看漫画书。她喜欢画漫画,可是画得不怎么样,她从来不把自己的画拿给别人看。?刘某的母亲有过一次再婚经历,可是第二段婚姻维持了两年就离婚了,之后一直没有再婚。母亲需要照顾刘某生病的外婆,其余时间基本都是在打麻将。母亲跟刘某平时交流的机会很少。三年前,母亲觉得刘某不是读书的料,加上刘某学习不好,就没让刘某参加中考,她认为女孩子书读不好就让她待在家里,等到20岁嫁人算了。母亲平时很少正面评价或鼓励过女儿,也不让她出门打工或与外面的人交往,怕她被骗或在外学坏。因此,刘某没什么朋友,感到很孤独,对于同龄人总是一副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态度,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母亲最近帮她在社区超市里找了一份工作,可是刘某做了两天就不肯去了。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来求助社会工作者。?问题:?1.刘某面临的问题有哪些??2.请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分析刘某问题产生的原因。?3.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4.社会工作者应当怎样帮助刘某?
深圳与香港距离较近,随着两地展开经常性交流与互动,往返两地及在港居留途径逐渐拓宽,出现了这样一批 “住在深圳、学在香港”的异地学童。阳阳就是异地学童中的一个典型代表。阳阳是在深圳上的幼儿园,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将阳阳送到香港读书,在香港读书的阳阳第一天上学就很不习惯。老师上课主要采用粤语和英语,文字是繁体字,这让从小接触简体字和普通话的阳阳学习很是吃力。不仅如此,阳阳身边的同学都是香港人,对阳阳这个从深圳来的小朋友有很大的排斥心理,不愿意跟他一起玩,同学们还暗地里给阳阳起绰号、贴标签,说他是“假香港人”。阳阳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非常苦恼,他没有朋友,放学后要立即赶回家,不能和同学们一起参加课外活动。他变得越来越沉默,不止一次地向父母哭诉,希望能够回到深圳上学,但是都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渐渐的,阳阳越来越不爱说话了,在学校里他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孤立和排挤,阳阳逐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为这些异地学童设计一份服务方案,解决他们在异地求学中面临的问题。
谈谈“叙事治疗”方法的基本理念和理论架构。
某村大部分中青年男子外出打工,留守在村里的妇女不仅要承担农活,而且要照顾孩子和老人。留守妇女中,有些缺乏科学种植养殖技术,难以增产增收;农忙时,有些能够得到亲朋好友的帮助,而大多数人只能独自承担;有些整日劳作,无暇顾及孩子教育;个别妇女遇到性骚扰时,倍感无助。村里也没有多少娱乐活动。繁重的劳作加上情感孤独,严重影响到一些妇女的身心健康。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计划针对上述情况开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