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A
B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一)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的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校园中的问题层出不穷,校园欺凌现象更是日益增多,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危害学生安全,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其中有些案件性质相当恶劣,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影响,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危害当今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为了有效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使用了很多手段,花了很大精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手段在解决社会转型期凸显出来的校园欺凌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校园欺凌依然屡禁不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新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应用性社会学科,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问题,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教育体系中全体学生,特别是对饱受欺凌事件困扰的中小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帮助学生或学校解决所遇到的某些问题成为可能,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可行的途径。 (二)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问题的优势 1.专业的价值理念 社会工作遵循尊重、平等的基本价值理念,秉持着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前者将使被欺凌者获得关怀和尊重,有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从而正确地认识自我,勇敢地接纳自己。后者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帮助自己、重塑自我,在给予学生帮助的同时,更多地是教会和培养他们自己解决困难的方法和能力,使得被欺凌者在获得帮助的同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保护自我,学会在困境中拯救自我。 2.专业的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有一系列丰富实用的专业理论,如心理动力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增强权能理论、叙事理论、优势视角等理论,在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帮助受欺凌学生走出困境上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以增强权能理论为例,社会工作强调尊重服务对象,帮助他们增强能力,让他们自己对问题和需要作出判断,鼓励有相同处境的人建立互助团体,在团体中促进个体意识的觉醒,摆脱无力感状态,建立自信心共同发展。社会工作者可以建立一个受欺凌者康复治疗小组,为被欺凌者提供各种资源,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引导他们互相帮助,向他们传授有助于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3.科学的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采取一对一、面对面进行服务的工作方法。学校个案工作在处理欺凌问题时,可以针对适应不良、性格怪异、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一对一的辅导,这样能够有效改善和矫正问题学生的错误认知,清楚准确地了解事物的动态,从根本上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 小组工作。同辈群体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特别是具有类似经历或遭遇的同辈群体。社会工作者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将欺凌者、被欺凌者或旁观者召集起来,利用小组活动、团队心理辅导等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团队合作,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社区工作。校园欺凌事件有时也发生在社区内,社会工作者可以整合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在社区内定期举办一些活动,促进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增进社区融合,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三)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的策略 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的策略,可以从学生、学校、家庭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和能动性,了解学生的现实性需求,连接所处学校目前的资金和投入,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相关活动。 1.通过团体工作方法开展服务,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情绪控制和人际沟通的能力,降低欺凌行为发生几率。 2.开展朋辈帮扶活动,通过开展集体性的教育活动和团体沟通,提供同伴的社会支持体系,提高班级凝聚力,减少欺凌行为出现的几率。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完成社会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协同教师一起,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自我成长。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要改变教师的某些不良教育观念,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重中之重。 1.建议学校加强监管校园治安死角,避免欺凌行为群聚现象发生。从学生抓起,多开展与其相关的讲座活动。 2.建议学校把更多的关注从成绩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帮助学校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促进青少年的全方位发展。 3.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让他们多关注易成为校园欺凌施暴者的学生,尽早进行预防,在欺凌事件发生后和社会工作者一起介入个案,有效遏制校园欺凌。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要深入学生的家庭,帮助家庭提高社会化功能,促进学校一家庭一社区的良性互动,有效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 1.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预防潜在的施暴者和受虐者的形成。 2.对于孩子已经是校园欺凌实施或受害主体的家长,提供帮助以改变目前家长未能介入校园欺凌的困难处境,同时对孩子进行个案介入,严重的对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尽早结束校园欺凌。 3.利用社区的可用资源,为青少年提供安全的社区环境,同时与社区社会工作者一起积极关注学生情况。相关试题
某企业为员工设计了一个福利支持项目 ——“员工帮助计划”,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小徐是该企业的社会工作者,为对该企业的员工进行需求评估,小徐计划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小徐为了更深入地调查该项目的实施效果,决定用实验法来进行研究。他选择了参与此计划的员工和没有参与此计划的员工各10人,组成了A、B两组进行对照,其中A组为参与此计划的员工,B组为没有参与此计划的员工。在项目开始前,小徐分别针对两组员工进行心理测量,发现两组人员的心理状况水平差距不大。项目开始后,小徐分别在一个月、三个月和半年后对两组员工进行心理测量,然后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异,最后小徐发现B组的员工心理状况水平波动不大,而A组的员工参与了“员工帮助计划”后明显心理状况好了很多,员工工作更有动力了。对此,小徐认为该企业的“员工帮助计划”是有效的。?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小徐采用的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及其方法论,并分析其优缺点。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别?如何理解二者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请说明理由。
试论述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浅析如何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王波在纺织厂做技术工人,因为工作认真负责,很快就要升为班组长。妻子是某单位的会计,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正在读小学三年级,一家人的生活很幸福。一个月前,王波所在的工厂发生火灾,王波在逃出来的过程中被机器砸断了双腿。虽然工厂为此赔付了一笔钱,但王波却不能再继续工作了,扣除医药费后,赔偿金所剩无几。失去了家中主要的生活来源,还要负担王波的康复费用,妻子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为了能多挣点钱,在周末和下班之余会去做钟点工。女儿虽然年龄还小,但却十分懂事,家庭发生了变故后,她不再索要零花钱,学习上更加刻苦。看着辛苦的妻子和懂事的女儿,王波觉得自己是个沉重的负担,特别对不起她们,认为如果自己离开,也许能让她们轻松一些,于是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在妻子上班、女儿上学后,王波割脉自杀,幸亏被忘带单位钥匙返回家中的妻子及时发现送到医院,因为抢救及时,王波被救了回来。有了这次事情后,妻子不再放心王波一个人在家中,但她还要赚钱养家,不能每天看着丈夫,无奈的她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问题]1.运用优势视角理论来评估王波的情况。2.社会工作者应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来帮助王波一家
小杜是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她在为老年人服务时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不知道如何将课堂上学到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具体的服务中去;当老年人诉说自己被家人虐待时,她不知道如何处理;面对老年人不合理的要求,她不知道怎么应对;她也不了解从哪里可以寻找到服务所需要的资源。为此,小杜十分焦虑、沮丧,压力重重,已经哭了好几次,怀疑自己能不能从事这份工作,也没有信心把助人的工作做好,深感无助和无力。针对上述情况,机构资深社会工作者老宋为小杜提供了督导。1.请逐一列出老宋可以开展的支持性督导的具体内容。2.逐一列出老宋可以开展的教育性督导的具体内容。
青年李某,25岁,硕士研究生学历,全球某知名公司职员。某日李某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称自己两周前被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中度抑郁症”,目前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百忧解(一天一片)。求助者说,自己一个月以来胃口不好、全身疲乏、懒散易困、整天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丧失兴趣,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特别是早上醒来,都不知道如何去面对一天的时间;有时候在和别人讲话的时候,甚至出现思维和行动的迟缓,自己能够觉察到这种异常现象。求助者认为药物治疗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希望社工能够帮助他缓解抑郁症状,找回自信和生活的动力。社会工作者通过和李某交谈得知,李某自幼生长于江南一个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当中,家中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从小全家人就在生活方面对他精心照顾、呵护备至,同时对他的学习和行为方面也进行严格要求和管教。案主很听话也很争气,一直被老师誉为品学兼优的模范学生。大一读完后他逐渐对学校和专业产生不满情绪,父母建议他考一流大学的插班生。当时由于压力很大,案主曾经出现过情绪低落、全身乏力、胃口差、恶心等现象,去医院检查后一切正常。之后经过改换专业,放弃了考插班生,他逐渐恢复正常。大三的时候家里安排他毕业后去英国读硕士。参加雅思考试之前案主又出现紧张情绪,无法看书,恶心呕吐。之后姐姐带他出去旅游散心,身体不适症状缓解,顺利通过考试,赴英国深造。在英国毕业后,案主通过了很多场应聘考试,幸运地进入全球知名公司,并回到上海工作。抑郁症就是出现在他回上海工作三个月后。社工请案主谈谈对工作的感受。案主说刚进入公司的时候,领导非常器重他,表示对他非常有信心,并说如果表现得好,打算安排他两年后当部门经理。案主当时受到激励,踌躇满志。他本来是给一位资深的销售人员当助理,虽然杂务缠身,但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干劲十足。三个月以后,带领他工作的人突然跳槽,所有事务一下子都移交给了案主。案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首先是工作负担加重,经常要加班加点;其次是由于业务生疏、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工作进展缓慢、业绩平平。想想领导当初的期望,案主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并出现了一些反常表现,觉得每一件事情处理起来都很困难,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认为自己能力不行,不如别人,自责给父母家人增添烦恼,很多原来喜欢参加的活动聚会也不愿意参加。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两周以后,在父母的建议下,他去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被医生诊断为中度抑郁症,单次发作,并开始服药。案主补充说自己身体状况一直比较健康,没有疾病,连感冒都很少,更没有抑郁症家族史,在没有患抑郁症之前,性格开朗,热情活泼,朋友很多。【问题】1.按照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社会工作者针对李某这一案例,已经完成了哪些工作2.针对李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将采用何种介入策略
22.简述教育调查研究中样本选择的基本要求。(10分)
(2018年)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驻贫困山村,开展对口帮扶。社会工作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当地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较几年前有了很大改善,不仅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而且相关金融机构也给了特惠贷款政策。然而,还有部分村民仍然种植经济效益低的传统农作物,不愿加入经济合作社,也不愿申请特惠贷款,生活依然贫困。究其原因,一是长期的“没米送米、没油送油、逢年过节送点钱”的输血式物质帮扶,使部分村民产生了依赖思想;二是一些扶贫工作人员认为村民文化素质低,干什么都不行,长期对村民采取命令式工作方法,导致村民缺乏自信,存在无力感。针对上述情况,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计划在当地开展“扶志增能——社区精准扶贫项目”。要求:依据增强权能理论,分别从个人层次、人际层次、环境层次三个方面设计一份项目方案,只需列出理论要点、主要目标、实施策略。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而且一直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对他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问题: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
社会工作督导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建设和创新治理的重要环节。社会工作伦理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和支撑,在实务实践过程中,常常会因不同的价值矛盾陷入困境之中。请问督导实务中的伦理困境有哪些?
12.幼儿观察力初步形成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李奶奶和老伴儿都已年近七旬,一儿一女全部在外地工作,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看望老两口儿一次。儿子和女儿还比较孝顺,想接老两口儿到城市来居住,但是李奶奶和老伴儿喜欢在自己的家里待着,虽然生活不是非常便利,但是过得自在一些,因此多次拒绝了女儿和儿子的邀请。最近两年,李奶奶和老伴儿的身体情况越来越不佳,常年吃药,两个人也很少到外面转悠了,老两口儿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小,常感到孤独、寂寞。每次和儿子、女儿通电话的时候,儿子和女儿说的新鲜东西他们都听不懂了,经常说上两句就挂了,感慨自己真是老了,越来越没用。据社会工作者了解到,该小区有很多像李奶奶和其老伴儿这样的空巢老年人,因此,拟开展一次小组活动,来缓解空巢老年人的问题。【问题】1.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困境和问题有哪些2.假如你是该小区的社会工作者,请你根据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对该社区中的空巢老年人进行介入。
假如你在某一青少年福利机构实习,该机构专门服务于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机构督导希望你能够设计一个小组工作服务方案,为10有逃学、撒谎、偷窃等行为的青少年提供服务。请针对这一情况,拟订一份小组工作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