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A
B
正确答案 :A
解析
1.结合上述材料的描述,可发现王大叔入住的养老院存在以下问题: (1)养老院部分管理制度违背了 “以人为本,回应需要”的专业价值观。比如定点吃饭、定点熄灯等制度,没有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与特点,不够自由和人性化。
(2)养老院的服务设计和服务内容没有坚持个别化原则和服务对象自决原则。比如养老院组织设计的户外活动没有考虑和尊重王大叔这类喜静的老年人。 (3)社会隔离可能对老年人造成严重的危害。如养老院限制了王大叔请假回家、外出等自由,忽视了老年人社会参与、就业休闲等层面的需要。 (4)养老院忽视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王大叔在养老院交不到朋友,被大家认为是 “怪人”,所以内心感到十分孤寂,但养老院并没有及时给予王大叔心理支持和疏导。 (5)养老院忽视了对老年人的健康维护与专注。王大叔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常常腰酸背痛,但是养老院工作人员没有重视,也没有关心和关注王大叔。 2.老年机构照顾理论主要有 “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和“延续理论”。“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注重采取措施抵消随着老年人身体功能的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老年人减少选择的活动,把能力和精力重点放在少数能掌控的事情上,在这些事情上尽可能地发挥最佳功能,并辅之以补偿措施。“延续理论”强调老年人在内在品性爱好上的延续和外在的物理及社会环境方面的延续,在机构服务与环境方面能契合老年人内在与外在延续性需要的情况下,老年人便能对照顾机构的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结合材料中王大叔的问题和需要,该养老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其服务: (1)养老院应该结合老年人特点调整作息、吃饭、请假等相关管理制度,减少其对老年人精力的消耗以及对老年人自由的限制。 (2)养老院应加强工作者与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互动分享,以提升对老年人心理和精神的支持。 (3)设计一些符合老年人需求和特点的活动及内容,尊重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想法。 (4)养老院应该积极联系家属,增加探亲机会并给予老年人回家的自由,保留其对家庭生活的延续感。 (5)多陪老年人收看节目、欣赏音乐、看书读报等,满足老年人的外在延续性需要。 3.居家养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年人子女熟悉老人的健康状况,能够进行或辅助展开精心照料,能同时满足老年人健康维护和居家安全方面的需要。 (2)老年人子女、朋友、邻居等都在周围,可充分满足老年人婚姻家庭、就业休闲和社会参与层面的需要,也可从心理上、精神上、情绪上使老年人得到极大的满足。 (3)居家养老的投入相对减少,有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节省社会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老年人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4)老年人在自己家中居家养老,社会工作者能更好地以个别化原则和服务对象自决的原则展开服务工作,既有利于提升社会工作水平和效率,也有利于营造社区和谐氛围。相关试题
在云南一些边境地区,贩毒、运毒、吸毒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大特点。社会工作者调查发现,这些青少年对毒品的危害和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他们认为 “那些吸毒贩毒的不是坏人,很讲义气”“我没有吸毒、贩毒,我只是知道和看见他们吸毒,我没有违法犯罪”。云南临沧有一个勐角村,是一个以佤族为主,彝族、傣族、汉族杂居的村子。该地的青少年涉毒问题尤为严峻,一些涉毒青少年不仅犯罪率高,同时在朋辈影响下毒品的复吸率高。?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设计一份服务方案,减少临沧地区青少年吸毒、贩毒犯罪率。
论述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
试从社会工作员身份及角度,说明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如何从“以人为本”及“以社区为本”的基础上,建构实务介入概念,理论框架和介入过程模式?(可以选择个人、小组、社区其中一种的介入方式)
社会工作者小楚加入新机构不久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她的上司老刘是一位非常严肃的人,平时在督导小楚的过程中总是很严厉,让小楚感觉压力很大。小楚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疑问也不敢去问老刘,而是向自己的同事请教。一个周期结束后,督导老刘对小楚的评价很低,这导致小楚越发的沮丧。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小楚开始鼓励自己主动和督导老刘进行交流探讨。一次,小楚向老刘表示自己的服务对象不合作影响到了服务效果,询问应如何获得服务对象的合作。此时老刘想了解更多的情况,于是便问道: “你做过哪些努力让服务对象与你合作?”面对老刘严肃的口吻,小楚认为老刘是在质问她,于是她又不敢说话了。?问题:?请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说明解决办法。
某小区残障人士比例较高,尤其是近一年间发生的两起重大意外事故造成了两人伤残,一起事故是小区王爷爷的孙子出小区大门玩耍,过马路时不小心一辆汽车撞倒,车轮从右腿上碾过,住院治疗四个月,最后一条腿还是没能保住。另一起是陈阿姨晚上在小区散步,被六楼掉落的花盆砸到脑袋,当场晕倒,被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说事故造成脑出血,最后陈阿姨变得神志不清楚,左半身行动也不便。针对社区出现事故造成人员伤残的情况,社区的社会工作机构准备组织实施相关的服务项目来提供帮助。【问题】请以关爱生命为主题设计社区康复项目方案。
半个月前,某机械制造企业破产,造成在企业中工作了十多年的一批中年男性员工失业。这批中年男性员工都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的失业使家庭经济陷入了困境,并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问题】1.请结合案例说明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含义。2.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应如何为这批失业的中年男性员工提供服务
快乐山社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他们大部分是退休老人,有一定文化水平,经济及健康情况都不错。除少数老人担任楼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社区旁正在建造五幢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工人们每天都要穿过快乐山社区,来往于宿舍与工地之间。由于社区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一些小商小贩。最近,快乐山社区连续发生3起入室盗窃事件,一些居民认为是外来人员大量穿行造成的,有人建议把社区靠近建筑工地的大门锁上。此建议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关乎社区安全和居民出行,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发动社区老人参与解决上述问题。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是什么?过程目标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上述工作目标?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哪些专业技术?
盼盼,女,4岁,出生在某城市,父亲是某建筑公司技术总监,母亲是一名公务员。虽然家庭收入颇高,但父母的工作都非常繁忙,没有时间陪盼盼玩耍。为了满足盼盼的必要生活和得到相应的照顾,父母雇了一名高级保姆照顾盼盼。父母及保姆共同给盼盼制订了一个发展计划。计划中包含了以下两条:1.盼盼在3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并在5岁的时候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取名次。2.盼盼6岁的时候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在15岁时需完成高中所有课程的学习并升入大学。因父母认为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年龄的约束很大,如果按照国家正常的升学发展,女孩子本科毕业就已经22岁,现在的竞争非常激烈,读完研究生就25岁,如果读博士,正常毕业得28岁,就成为社会认为的“剩女”了。在父母的经济支持和保姆的精心照顾下,再加盼盼本身很聪明,盼盼在幼儿园的表现非常好,几乎每周都会获得幼儿园的优秀宝宝称号。但是最近盼盼在幼儿园表现有些反常,不愿意和其他孩子玩耍并开始对其他孩子进行打骂,对学校老师撒谎,不配合老师完成幼儿园的必修任务。她的钢琴老师反映盼盼最近学习精力不集中,接受能力欠佳。家里的保姆也发现盼盼最近很叛逆,以前尊敬她像尊敬妈妈一样,但前几天居然对她说出“你只是我们家请的保姆,凭什么管我”等话。针对盼盼的情况,你作为幼儿园的社会工作者,在老师的要求下为盼盼提供服务。问题:1.结合上述案例,谈谈儿童的需要包括哪些方面2.结合上述案例,应用优势视角分析盼盼所面临的困境和优势有哪些3.针对盼盼的问题,幼儿园社会工作者应用什么理论对盼盼进行介入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定量研究是社会工作尤其宏观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试论述定量研究的研究过程。
李奶奶今年已经75岁了,老伴几年前去世。李奶奶终生没有生育,只有一个养子。李奶奶在养子结婚后就和养子一家生活在一起。养子一家居住的是平房,养子主要是干推销工作的,经常在外面奔波。养子的妻子是商店营业员。养子的儿子已上高中,住校经常不回来。最近邻居发现,李奶奶整天在外面捡垃圾,并以垃圾中的剩菜剩饭为食。邻居们找到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上门去进行家访,发现养子一家早就和李奶奶分开住了。养子一家住在大平房中,而李奶奶居住在旁边一个放杂物的小棚子里面。社会工作者发现李奶奶居住的小屋中堆满了垃圾,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养子的妻子介绍说,这些东西都是老人捡回来的。养子也不断向社会工作者倾诉苦水。从几个月前,李奶奶就开始从外面往家里捡垃圾,并且也越来越不爱说话,家里人阻拦她捡垃圾就和家人嚷叫,哭闹,所以现在就成了社会工作者看到的这种情况。据养子介绍,李奶奶在老伴死后就出现了一些幻觉,她总和家人说“你爸爸在那边说没有吃的,他饿呀”之类的话语。养子一家看老太太行为正常,也没太在意,没料到现在竟成了这样。【问题】1.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你认为李奶奶现在面临哪些问题2.她需要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哪些帮助
某社区有很多老年残疾人,他们大多需要子女的照顾才能生活。但是,由于不少子女工作繁忙,使得这些残疾老年人的生活照顾无法得到保障。更糟糕的是,该社区中还存在一些“空巢”老年残疾人,他们的生活更加困难。【问题】假如你是该社区的一位社会工作者,请针对这些老年残疾人的需要。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小成,中学毕业,在一家纺织企业打工,很爱自己的男友,但不知道为什么男友最近无故冷淡,并于上周提出分手,她觉得特别伤心,无法接受,故而来寻求帮助。初步会谈中,工作者得知小成是个特别缺乏爱的女孩,从小妈妈就不大疼爱她较偏心哥哥。小的时候家里非常困难,妈妈有什么好吃的都给哥哥吃,却从不给她。和哥哥吵架,妈妈也总是说她不懂事,却从来不说哥哥。最让她伤心的是妈妈曾经因为穷让她辍学,只供哥哥读书。于是小成便开始白天打工,晚上读夜校。因此,她觉得母亲重男轻女,对其有很强烈的愤恨。正因为家里缺乏关爱,她更在乎男友,不想失去他。小成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对,自己不够好,所以男友才离开她。请以理性情绪行为模式为指导,设计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工作过程。
小明14岁,父亲工作繁忙,与小明交流很少;母亲对小明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期中考试小明考了班级后几名,母亲狠狠地训斥了小明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责怪父亲,引起了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明觉得家里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三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明,但小明拒绝回家。母亲十分忧虑,于是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是很伤心。请你帮帮我,快劝我儿子回家吧。”社会工作者:“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很愿意帮助你,我们可不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母亲:“这是他同学家的地址,你赶快去劝劝他。”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你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为儿子付出了那么多心血!要怪就怪他爸爸,一天到晚不在家,只顾着忙工作,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就是希望让我帮你劝儿子回家”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我会马上找他的。”接案会谈就此结束。【问题】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简述个案工作实务的基本程序。
张大妈是一位72岁的孤寡老人,一年前她的老伴儿去世,儿子早已定居国外。老伴去世后,张大妈选择把房子卖了,住进了当地的一家养老院。她性格非常开朗、又很热情,与养老院的老人们相处得都很好。但是,外表开朗的她却患有轻度的抑郁症,吃药对于她的病情没有任何效果。于是社会工作者小王便希望通过非药物的方式,即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给予其帮助,小王每周都要来探望她,通过与张大妈的面谈来帮助她解决复发的抑郁症。很奇怪的是,每次小王来探望张大妈与其面谈时,张大妈都会给小王讲述她和老伴曾经一起参加单位组织的歌唱比赛的活动,并详述了整个比赛以及获奖的全过程。尽管小王已经听了好多遍这个故事,但她还是不厌其烦地决定继续听下去,并决定用缅怀往事疗法对张大妈进行引导,改善其当前的情绪,逐渐适应现在的生活。问题:1.结合上述案例,请详细说明缅怀往事疗法在助人过程中的具体运用。2.请简述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