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A
B
正确答案 :A
解析
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 (1)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主要工作包括了解服务对象寻求帮助的原因,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了解服务对象期望达到的目标。在社会工作者和小明母亲的会谈中,小明母亲一直强调自己对小明付出了很多心血,而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把过错都放在丈夫身上,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在会谈中深入了解小明母亲对自己的看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2)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面谈的首要工作是澄清双方的期望和应尽的责任,通过协商减少差异。案例中,小明母亲一直强调让社会工作者说服小明回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整个事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社会工作者应向小明母亲说明她在促使小明改变的整个环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说服其积极配合并主动参与进来,和社会工作者一起行动。(3)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社会工作者在会谈时要帮助并引导服务对象逐渐接受自己的角色,以便双方能够相互配合,从根本上解决小明离家出走的问题。(4)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小明母亲对小明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小明的成绩下降,被母亲狠狠训斥,是小明离家出走的导火索。然而在会谈中,小明母亲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儿子造成的影响,社会工作者也没有进行引导,应促使小明母亲改变对待小明的态度和行为。相关试题
张大妈是一位72岁的孤寡老人,一年前她的老伴儿去世,儿子早已定居国外。老伴去世后,张大妈选择把房子卖了,住进了当地的一家养老院。她性格非常开朗、又很热情,与养老院的老人们相处得都很好。但是,外表开朗的她却患有轻度的抑郁症,吃药对于她的病情没有任何效果。于是社会工作者小王便希望通过非药物的方式,即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给予其帮助,小王每周都要来探望她,通过与张大妈的面谈来帮助她解决复发的抑郁症。很奇怪的是,每次小王来探望张大妈与其面谈时,张大妈都会给小王讲述她和老伴曾经一起参加单位组织的歌唱比赛的活动,并详述了整个比赛以及获奖的全过程。尽管小王已经听了好多遍这个故事,但她还是不厌其烦地决定继续听下去,并决定用缅怀往事疗法对张大妈进行引导,改善其当前的情绪,逐渐适应现在的生活。问题:1.结合上述案例,请详细说明缅怀往事疗法在助人过程中的具体运用。2.请简述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
某校6年级学生钱某,12岁,在校期间多次旷课,参与打架斗殴,与同学间关系也十分差,经常用粗话辱骂他人,甚至在课堂上公然顶撞老师。针对钱某一系列的不良行为,其班主任多次找他谈话,进行批评教育,钱某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中钱某存在的问题,根据未成年人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说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措施。
什么是社会行政?试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的看法。
小明14岁,父亲工作繁忙,与小明交流很少;母亲对小明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期中考试小明考了班级后几名,母亲狠狠地训斥了小明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责怪父亲,引起了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明觉得家里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三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明,但小明拒绝回家。母亲十分忧虑,于是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是很伤心。请你帮帮我,快劝我儿子回家吧。”社会工作者:“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很愿意帮助你,我们可不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母亲:“这是他同学家的地址,你赶快去劝劝他。”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你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为儿子付出了那么多心血!要怪就怪他爸爸,一天到晚不在家,只顾着忙工作,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就是希望让我帮你劝儿子回家”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我会马上找他的。”接案会谈就此结束。【问题】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请论述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或阶段。
案例:胡老入住光荣院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孑然一身的他已经年近九十,每每看到院内年龄相仿的老人去世,就会陷入一阵恐惧的情绪中,认为自己的“大限”将近。胡老本身就患有多种老年慢性疾病,每逢病痛都会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丰功伟绩”,对比现在的自己,胡老总是无法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深陷在对生命结束的恐惧中与对自己灿烂过去的回忆中,因此他总是闷闷不乐、抑郁寡欢,情况日益严重。问题:1.根据胡老的情况,请你界定他现在的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2.如果你是负责胡老的社工,请简要介绍什么是人生回顾及其介入的具体步骤。
吕彬今年15岁,初二学生。吕彬的父亲是某大型私企干部,母亲是某事业单位领导,他们都没有时间管教儿子。吕彬7岁时,父母因感情不和而离异,他被判给了父亲。吕彬家境富裕,目前跟随爷爷奶奶居住在一个高档社区,爷爷奶奶对孙子极为宠爱。爸爸自己也有一套房子,还有一辆高档汽车。吕彬爱好打篮球,喜欢玩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较差,经常破坏学校公物,已被学校记过四次。最近,吕彬的父亲接到学校班主任老师的电话,如果吕彬再被学校记过,将会面临被开除的危险。吕彬的父亲、爷爷和奶奶都不知道该对吕彬采取什么方法,班主任老师对他也束手无策,学校教导主任建议他们向学校社会工作者求助。【问题】1.作为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个案工作中应该遵循什么原则2.请根据上述案例,分析吕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针对吕彬面临的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小邓,四川人,23岁,未婚,因肠炎做过手术,但身体还不错。父母在他5岁时就离婚了,小邓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在四川阿坝县打零工,有自己的一份收入。小邓现在A市某外资企业上班,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除了每月寄给父亲500元外,其余的主要花在租房和打游戏、买游戏装备上,特别是休息日,基本上是通宵达旦玩游戏。小邓没有什么朋友,对在外地打工也没有什么信心,不知道未来该怎样走,生活得过且过。问题:1.结合案例,服务对象小邓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什么是问题视角的企业社会工作服务3.从问题视角为小邓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可以怎么做
在某高级小区里,有许多女性住户是“全职太太”,她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好丈夫和孩子的饮食起居,几乎没有自己的休闲时间。王正红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她在成为全职太太前是某小学的音乐教师。为了照顾这个家庭,她生了宝宝之后就放弃了原本稳定的教师工作,这让她感到很不舍得。经过几年的适应,她虽然已经习惯了每天照顾家人的饮食起居,但前几天以前的学校领导给她打电话,希望她能回来继续教学并担任教研组长。尽管王正红当即回绝了学校领导的好意,但心里始终不是滋味儿,在做家务的时候也会因为想着这件事情而走神。王正红的丈夫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鼓励王正红可以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但王正红却陷入了更大的矛盾之中,偶尔还会对年幼的孩子发无名火。其实据王正红了解,她的很多邻居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于是在丈夫的陪同下,王正红前来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王正红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王正红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社会工作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的社区抗疫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付出了牺牲。某全国性机构调集了60人的督导队伍,对疫情防控人员开展一系列督导。问题:1.结合案例说明该机构提供了哪些督导?2.案例中运用了什么督导方式?3.阐述各个督导方式优点和局限?
某社区居民王先生,今年50岁,近几年先后被诊断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由于身体受疾病困扰,一直在家休养,主要由妻子打些零工补贴家用。目前整个家庭经济陷入困难,一是王先生每个月都有一大笔固定的药物费用支出;二是王先生儿子在读初中、女儿在读高中,每个月的生活费、每学期的学费等对于整个家庭也是不小负担。王先生妻子一方面要帮忙照顾王先生,一方面还要努力打工赚钱,令王先生十分内疚,恨自己无能承担不了养家的重任,觉得对不起妻子。从社区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王先生家庭经济状况符合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条件,但王先生家目前并未申请办理低保。?问题:?1.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王先生的家庭可享受哪些社会救助政策??2.结合上述材料,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你该为王先生家庭提供哪些服务?
王先生,男,35岁,已婚,初中文化,为广州某一企业职工。两个月前,王先生在工作过程中右手不慎受伤,被医院鉴定为十级伤残,不能继续从事他所担任的工作。在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却拒不支付一次性就业伤残补助金。王先生到劳动信访办反映情况并求助,然而工作人员以工伤保险纠纷不属于劳动信访办的业务受理范围为由,建议王先生前往社保站处理。王先生听后情绪异常激动,指责劳动信访部门推诿责任,不愿意听工作人员的解释,并表示如果没人管这件事,他就要在以前工作的公司门口自杀。?问题:?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针对王先生的问题,你打算采用哪种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为王先生提供服务?请写出服务计划。
试论述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建构效度的不同含义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小王是深圳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资深督导,机构最近新招收了一批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机构就安排小王为这一批新进的大学生进行督导。?问题:?1.作为督导,小王应采取哪种督导方式更为合理?2.该督导方式有什么优缺点?
(2016年)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调研中发现,一些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存在重重困难,家庭成员不愿意面对现实,长期沉浸在悲伤和自责中,有的夫妻关系变得紧张,导致婚姻破裂的危机;有的老人疾病缠身,无人照顾;有的家庭缺乏稳定的收入,经济困难;有的家庭成员害怕无人养老送终,对未来充满担忧。社区居民虽然对失独家庭感到同情,但不知如何与其交往,也很少邀请这些家庭参加社区活动。 问题: 1.列出本案例中家庭面临的问题。 2.结合案例中的问题,从家庭、社区、社会三个层面,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