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A
B
正确答案 :A
解析
(1)小组工作类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香港理工大学何洁云等根据下列分类标准,描述了小组的类型。
①依据小组的形成可以划分为组成小组和自然小组。a.组成小组。小组是通过外部的影响和干预而组建起来的,这种小组一般有较强的目的性和结构性。比如任务小组、工作委员会、兴趣小组等;b.自然小组。自然小组是人们自然而然聚在一起的小组。由于一些自然事件、成员间的互相吸引或感觉需要等因素而形成,他们通常具有较低的组织结构,如家庭、朋辈小组、街头玩伴群体等。②依据组员的参与程度可以分为自愿小组和非自愿小组。a.自愿小组。是基于组员自身动机和主动性而形成的。自愿小组中所有组员都是自愿参加。比如志愿者小组、家长技巧训练小组等;b.非自愿小组。组员不是因为自身动机和主动性组成的,具有强制参与性的小组。例如,在矫治机构中用于组员转变行为的治疗小组(戒毒小组等)。③依据成员间的联系可以将小组分为基本小组和次层小组。a.基本小组。基本小组的组员具有较高的互动频率和紧密联系。基本小组都是很小型的,小到组员可以用面对面的方式与任何一个人互相交流。最典型的基本小组就是家庭,有些互动性小组(如成长小组等)也会有这样的效果;b.次层小组。组员之间相互联系较少而且关系不甚密切。例如同事等。④依据小组的结构可以分为正式小组和非正式小组。a.正式小组。具有正式的小组结构,确定的角色和地位。通常,正式小组有特定的目标去指导组员的行为。任务小组、行动小组、教育小组等都属于这种类型;b.非正式小组。不具有正式的结构。通常,小组没有明确的目标,组员自然地聚拢在一起,通过互动达到交往和满足个人需求的目的。如同学小组、街头玩伴小组等。⑤依据组员的界限可以分为封闭小组和开放小组。a.封闭小组。封闭小组从小组聚会开始到结束都是相同的成员组合,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组员。一般说来,深刻的互动关系和一些特殊的治疗关系都是在封闭的小组中完成的。比如,对吸毒者所做的“情感小组”;b.开放小组。在小组过程的任何时间都允许成员加入和离开。一般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都具有很高的开放度。⑥依据小组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为社交小组、教化小组、服务或志愿者小组、兴趣小组、任务小组、意识提升小组等。a.社交小组。小组目标是组员的关系改善和互动。小组活动围绕着提升组员的社会交往能力开展。这种小组在我国的学校和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有所开展;b.教化小组。小组有明确的角色指引和行为规范指导。通过小组工作教化和训练组员品德、行为、纪律等方面规范化,提升他们的自觉意识。学校、青少年中心等有很多教化小组。我国目前主要通过说教方式而很少用小组工作进行教化;c.服务或志愿者小组。通过小组开展义务服务工作,培养和发掘公民的服务意识和潜能。我国有许多志愿者小分队就属于此类;d.兴趣小组。通过小组发展和培养组员的各种兴趣和能力,陶冶情操。我国学校和青少年中心都举办各类兴趣班;e.任务小组。小组有明确的任务(工作)取向。比如环保小组、艾滋病公共宣传小组等。我国有各类任务小组;f.意识提升小组。这类小组致力于对组员的增权,提高他们对自己和社会整体的意识。比如,妇女意识提升小组、单亲母亲支持小组;g.教育小组。用小组的方法帮助组员学习与自己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相关的各类知识,目的是增进小组组员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用小组的方式进行“非正规教育”,学习与自己生存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对组员能力提升和自信心培养作用很大。比如,家长技巧训练小组、性病艾滋病青少年小组、村妇手工艺传习小组等;h.成长小组。成长小组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从思想、感情和行为等多方面觉醒并深刻反思,从而不断获得成长。小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成长)。例如,大学生成长小组、老年人成长小组等。我国许多机构都做过成长小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i.治疗小组。治疗小组是通过小组互动,帮助有“问题”(如社会功能丧失,违反法律和道德等)的组员恢复社会功能,改变“不良”行为和态度,治愈身心“疾病”等。例如戒毒小组、偏差青少年行为矫治小组、精神病人适应社区生活小组等;j.社会化小组。帮助组员学习社会适应技巧和行为方式,提高他们应对社会压力的能力。例如提高青少年自信心小组,帮助儿童学习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康乐小组等;k.自助和互助小组。这些小组都是以组员自己的资源作为支持,以达到转变态度和行为的目的,或者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例如,针对下岗女工建立的创业自助互助小组,单亲母亲或受虐妻子支持小组等;l.社会行动小组。这类小组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小组资源,集结社会力量,达致社会改变,维护小组组员或社区的整体利益。这类小组已经趋向于社区工作的方法。各种类型的发展性小组工作就是通过群体组织的方式,进行社区倡导或社区教育等,目的是推动社区的改变。例如,一个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小组,就是通过社区倡导和宣传等行动,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2)结合中国的实际,小组工作具有下列功能:①对组员而言,小组有助于个人学习群体经验。组员在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与其他组员的互动,得到支持,改变情绪、态度和行为,从而增强其应付社会变迁的能力和自信心,更加适应社会。②对整个小组而言,小组工作有助于建立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组员在健康的团队氛围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组员通过与其他组员的合作,培养了一种团队精神,这种团队的凝聚力可以增强社会和谐、团结和稳定。③对社会环境而言,小组可以极大地丰富社会资本(社会关系网络),小组对个人提供的经验和力量,无疑对整个社会的整合和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小组还可以通过组员的社会行动,推动环境和社会政策的改变,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相关试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调查显示,某地社区65岁以上老人已经达到4013人,约占社区总人口的13%。在这些老人当中,空巢老人有606人,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的老人有149人。其中有92%的老人被慢性疾病困扰;75%老人期待社区娱乐和精神慰藉服务;有87%的老人期待老年交友服务;19%的老人有生活照料的困难;5%的老人因生活中的某些变故存在心理障碍等问题。?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设计一份服务方案,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并协助空巢老人适应社会环境。
某矫正社会工作小组的服务对象是几名刚在戒毒所戒毒成功的人员,为防止他们再接近毒品,巩固戒毒成果,该小组准备为他们提供服务。[问题]假如你是该矫正社会工作小组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请你根据这些戒毒成功人员的情况,拟订一份工作服务方案。
某地开展了精准扶贫计划,该地政府部门规划将贫困村的居民搬迁到D社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是该地贫困村的居民搬到D社区一年后,一些村民感到不适应,老人们觉得原来的老邻居被拆散了,大家周围没有可以交流的人;年轻的村民发现上班后孩子放学没人照顾。与其他类似的安置社区相比,D社区似乎没有专门为这些新安置村民设置可以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对这些新安置村民进行评估时,也发现他们缺乏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请根据以上材料设计一份服务方案,满足这些新安置村民的需求。
(2017年)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范有积极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的意愿,但工作一段时间后,渐渐表现的有些消极,存在着较严重的无力感。在接受机构主管督导时,小范表示:最近的个案服务没有显著成效,虽然服务对象表示可以理解,但他还是非常自责,认为主要是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个别服务对象的情况出现了反复,自己也会觉得可能是当时预估不够充分和全面;此外,由于自己是新入职的员工,缺乏经验,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资格,所以只好听从督导者的意见。问题:1.导致社会工作者小范产生无力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基于增强权能视角,督导者应对社会工作者小范开展哪些方面的督导服务?
某大二学生小珍患有 “双向性情感障碍”,即间歇式抑郁和狂躁,她在一次病发时,从宿舍的窗户跳了下去,所幸宿舍是在二楼,小珍仅是腿部摔成骨折,目前正在医院治疗,伤情已有所好转。但是,小珍在心理方面仍有很大的困扰,她本身就患有较严重的“双向性情感障碍”,加上这次跳楼事件造成的影响,使小珍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精神病。对于小珍的行为表现,同学也不时议论小珍是“精神病”患者。?据了解,小珍在小时候经常被班上的一名男生欺负,从那时开始她就特别害怕和讨厌男生。上高中时,小珍就读于一所私立高中,学校里有很多贵族子弟,老师又分别地对待不同出身的学生,这让家境一般的小珍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她不喜欢跟同学交流、沟通,成绩不断下滑。后来,小珍考取了省城的一所专科学校,她感到人生很失败,性格越来越孤僻、敏感、多疑,并最终发展成 “双向性情感障碍”。?问题:?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针对小珍的问题,你打算采用哪种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为小珍提供服务?请写出服务过程。
(2016年)服刑人员李某假释回到社区后,感到难以适应,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面对别人的不接纳,以及自己无房住、无经济来源、无工作的窘境,李某十分悲观,觉得这辈子再也没有希望了。一天,李某在办理低保申请时,工作人员要求其补齐材料再来办理。李某为此很生气,与工作人员大吵大闹,并当场撕掉了申请材料。 社会工作者及时介入,为李某开展了个案服务。社会工作者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A,B,C治疗模式),协助李某调整非理性信念;协调多方资源缓解李某的生计困难;并协调李某与家人的关系。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李某找到了工作和临时住房,家人重新接纳了李某。 李某的生活状态有了明显好转。 问题: 1.社会工作者为李某提供了哪些促进其社会适应的服务? 2.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李某申请低保时的A、B、C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到来,他很高兴,交谈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王老先生现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老人抱怨,退休工资都交给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同时,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王老先生手臂有多处瘀青,问其原因,王老先生沉默不答,表情紧张。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今年80岁,以前是老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老伴去世后主要由儿媳照顾,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有时还不让老人吃饱,儿子去外地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在家中。?问题:?1.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运用了哪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2.列举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3.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将如何介入?
张丽的丈夫独立经营一家网络公司,因工作繁忙,平时很少过问儿子小雷的事情。为了更好地照顾小雷,张丽目前是全职妈妈。小雷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小学时学习成绩还不错,可自从上了初中,便开始迷上网络游戏,经常逃课、不写作业,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张丽意识到是自己疏于管教,于是开始严格要求小雷,并禁止他玩游戏,还停止给他零花钱。任性的小雷竟然以离家出走的方式向母亲抗议,并表示要自己独立。无助的张丽找到社会工作者,希望能够帮助儿子。问题: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或需要。2.确定服务目的与目标。3.选择介入策略。
材料1:小周是社会工作专业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来到某社会工作机构工作,机构指定了资深社会工作者老刘担任他的督导。双方共同确定了督导形式,并签订了协议。督导老刘将每周与小周进行一次面对面交流,并对小周进行引导。材料2:某城区有多个服务老年人的社会工作机构,这些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每月都会聚在一起开督导会议,会议主要就老年人服务中遇到的困难、障碍及其应对方法等进行讨论,每次会议都会推选一位成员轮流来主持,这样参会成员每个人都有主持会议的机会。材料3:某街道服务中心近期新招了3名社会工作者,他们在开展服务的过程都出现了难以与街道居民打交道的问题,从而难以与居民建立支持与联系。根据这一情况,该街道服务中心的资深督导老邱决定对他们进行督导。老邱制定了督导计划,准备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定期开展不同主题和内容的活动,让他们就自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提升他们的实务能力。材料1、材料2和材料3中各采用的督导方法是什么?并说明其使用技巧。
王教授今年74岁,他原本是一位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老先生,几年前从北京一所著名大学退休,过着平静安详的生活。不过,由于工作调动,王教授早年与妻子两地分居,对孩子的教育无法过问,两个儿子都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颇有怨言,父子关系一直不融洽。王教授妻子在世时,两个儿子经常回家探望。半年前,王教授由于外出与老朋友小聚,回到家时发现妻子面色苍白,气息微弱,急忙送往医院。尽管极力抢救,但由于错过了最佳时机,当两个儿子赶到时,其母亲已经离开人世。儿子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不再探望老人。王教授自妻子去世后,断绝了与老朋友的来往,整日待在家中抽烟酗酒,还常常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现在的王教授骨瘦如柴,精神恍惚,沉浸在内疚与悲痛中无法自拔。王教授在北京还有一位妹妹和两个外甥,他们对王教授的现状非常担心。假如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被社区居委会主任安排负责王教授的工作。【问题】1.请说明家庭系统理论的含义是什么2.上述案例中,王教授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3.针对这些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2019年)某高校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申请社会工作教育参与精准扶贫,组织高校师生前往村寨开展扶贫工作。到达村寨后,发现很多男性都外出打工,妇女受到传统性别角色影响,在家主要带孩子、伺候老人、洗衣做饭等,有的妇女说:“这就是我们的命,村寨的事就让村长说了算就好”。社工发现,妇女们都会自己民族的刺绣,能够绣出精美的作品。同时,村寨里还有新鲜的山间竹笋,大量的野生的莼菜,以及彩橙。社工通过组织妇女形成合作社,解决了妇女的生计问题。组织妇女形成小组,讨论日常生活和参与村寨事务。 1、分析传统性别角色分工对妇女角色的影响。2、运用性别角色理论,分析女性的性别需求类型,并阐述满足所对应需求的介入策略和方法?3、社会工作介入策略中体现了哪些妇女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试论述社会服务评估的类型。
案例:社会工作者发现某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其中很多问题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关,如果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便可以防止某些疾病的产生。尽管该市在2009年便颁布了每年为本市中小学生开展免费体检的政策,但该项政策并未惠及打工子弟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进一步走访社区发现,这些学生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卫生很差,垃圾遍地,缺少公共卫生设施。社区周围也只有一家正规医院,外来人口很少去。一些家庭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少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还有部分家庭因病陷入困境。针对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计划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服务项目。问题:分别从“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的角度为该项目设计服务方案(只需说明介入目标和重要介入策略)。
佳佳,女,8岁,正读小学二年级,父母在四年前离婚,佳佳被判给母亲叶女士抚养。经过一段黑色的婚姻生活,叶女士现在对再婚持排斥态度,她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佳佳身上,对其管教非常严厉,只要佳佳稍微有点淘气,叶女士就打骂佳佳。最近,因为公司倒闭,叶女士下岗了,家庭失去了收入来源,叶女士既忧虑又急躁,对佳佳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而佳佳的父亲一直拖延支付佳佳的抚养费用。现在,佳佳的学习成绩下滑得厉害,还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不喜欢与同学一起玩耍,动不动就与同学打架。佳佳的班主任老师找到学校的社会工作者,希望为佳佳提供服务。1.请说明儿童的需要主要有哪些?2.上述案例中,佳佳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3.针对佳佳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试论述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建构效度的不同含义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