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A
B
正确答案 :A
解析
1.儿童的发展包含了身体从弱小到强大、智力从低到高、心理人格从无到有以及行为从稚嫩到趋于成熟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需要获得不同方面的照顾、引导、支持和保障才能完成。上述案例分析中,小芬现在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的需要,儿童的发展需要又称儿童的成长需要,是指儿童为了身心发展需要获得的关爱、教育和引导。它主要包括:
①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得到父母的爱和适当管教,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小芬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尽管被爷爷奶奶百般呵护,但依然是缺爱的。②拥有受教育的机会,有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满足其探索和认知世界的求知欲。小芬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性格内向,在学校里不敢与陌生人说话,没有足够的探索求知欲。③获得足够的休闲和娱乐,有适合儿童且安全的娱乐场所,为儿童形成良好的娱乐休闲态度、方式和行为提供教导和培养。小芬的生活圈里只有爷爷奶奶,平日基本不和其他小朋友玩。(2)受保护的需要,儿童受保护的需要也被称为儿童的免遭伤害需要,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在身心两方面得到安全保障,不受到任何人为的伤害。这些人为的伤害主要包括对儿童的虐待、忽视和剥削。其中儿童忽视包括对儿童身体健康需要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照顾的忽视,对儿童发展需要的教育需要的忽视,以及对儿童社会化发展需要的同伴交流和接触社会的机会的忽视。案例中小芬的爷爷奶奶平日里几乎不让小芬和别的小朋友玩,是对小芬社会化发展需要的同伴交流和接触社会的机会的忽视。(3)社会化需要,儿童的社会化是儿童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技能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步。它要求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个人和社会的交互作用,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行为方式。小芬平日里基本不与朋友和亲戚来往,生活圈子里只有爷爷奶奶,很容易和社会脱节,是需要进一步社会化的。主要体现在:①培养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使儿童掌握吃饭、穿衣、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语言表达等人类发展的最初行为方式;②促使儿童的自我观念发展,使儿童能分清自我与非我两者的关系;③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调整好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关系;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儿童逐步适应社会规范,具备社会公德;培养社会角色,使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游戏角色、学校角色以及社会角色等。2.针对小芬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有:(1)直接介入①儿童问题辅导,专门为儿童提供的辅导服务,包括针对儿童自身的问题行为、与他人的人际交往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身心障碍的康复与治疗问题等开展的一系列专业服务活动。其目的是为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情绪疏导和支持、行为指导和矫正,从而预防可能出现的更加严重的问题,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小芬在爷爷奶奶的过度保护下,已经存在了社交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通过个案疏导帮助小芬走出人际交往的错误思维,鼓励小芬平时多与同学、朋友交流,相互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对她取得的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促使小芬改变现在内向的性格。②儿童的娱乐和休闲,娱乐和休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儿童在情绪、认知、语言、社会和身体动作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娱乐和休闲可以帮助儿童强壮身体,促进情绪的放松和调适,增进人际关系和改善社交技能,获得同伴认同,得到自我实现,培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凝聚家庭,增进亲子关系。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娱乐休闲等活动带领小芬走出自己封闭的小圈子,逐渐融入社会。(2)间接介入①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进行科学育儿,这主要是针对小芬的爷爷奶奶进行的服务。科学育儿是指向所有儿童的父母和家庭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并为他们提供具体的科学育儿实践指导和日常育儿问题咨询。爷爷奶奶的出发点是防止小芬受人伤害,但是教育行为是有待改正的,不能因为害怕小芬受到伤害就将小芬封闭起来,这样反而不利于小芬的成长,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小芬的爷爷奶奶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式。②家庭辅导,家庭辅导是指以家庭为单位,以全体家庭成员为对象,以改善家庭成员关系为重点,以恢复能够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为目标的专业指导或治疗活动。小芬的父亲入狱,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找到其母亲,劝说小芬的母亲前去探望小芬,使其明白自己有抚养小芬的法定义务。母爱是孩子成长中最不可或缺的感情基础。通过母亲的帮助,促使小芬改变现在胆小、爱哭的性格。③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小芬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小芬的亲戚进行沟通,建议他们平时多去探望小芬及其爷爷奶奶,并且整合社区资源,帮助小芬一家建立社区支持网络,使老人对外界放下戒备,放心孩子去跟外界交流,促使小芬健康地成长。相关试题
费某夫妇有一儿一女,老两口一直跟随儿子儿媳生活。但时间长了,婆媳之间的摩擦也接踵而至。为解决矛盾,老两口狠狠心用养老的钱在外边又买了一套小房子搬出去住。但谁知,当儿媳得知老两口的新房子的房产证上只有老两口的名字时,对老人产生了很大的不满,坚持认为老人是想把房子留给女儿,并声称以后不会负责老人的养老照顾。老人最近为此很是烦心,经常失眠。[问题]1.请说明家庭系统理论的含义是什么2.上述案例中,费某夫妇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3.针对费某夫妇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三、谈谈材料3中贺老师的经历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什么启发。(25分)要求:内容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 300字。
作为癌症中心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你深深体会到疾病患者的压力与痛苦。最近,你发现医院白血病患儿很多,且他们的父母都深受孩子病痛的影响,医院希望社会工作部将他们连接起来,使之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面对遇到的困难境遇。问题:作为医院社会工作者,请设计一份小组服务方案。
(2017年)社会工作者在某职业学校开展服务时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佳,动辄不动与任课老师产生冲突,甚至擅自离开课堂;有些学生流连于网吧,经常夜不归宿。社会工作者经过进一步评估,发现大多数学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觉得读职业学校没前途,既懊悔过去读书不认真,又不愿面对现实,更没有为改变现实而采取行动。社会工作者决定依据现实疗法中的“责任”、“现实”和“正确”三个基本要点,开展以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为总目标的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破冰游戏等方式促进组员间的相互交流,树立积极、正向的伙伴关系;与组员共同制定契约,形成小组规范,使组员逐步认识到遵守规范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通过“自画像”、“生命环”等活动,协助每位组员开展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行为并进行合理评估,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社会工作者借助良好的小组互动氛围,通过角色扮演、示范、鼓励等技巧,协助组员学会真实表达,并履行自己的决定和承诺。问题:1.围绕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的总目标,列出本案例中小组工作的具体目标。2.分析小组工作在本案例中发挥的功能。
某医院精神科患者张某,女性,49岁,家庭主妇。因有第三者介入导致离婚,之后开始有轻度抑郁症症状。离婚后,女儿归张某前夫抚养,在外地读大学。张某经常独自发呆,精神状态差,没有食欲,浑身无力,睡眠质量很差,每天正常的睡眠不足6个小时,对与人交流及外出活动失去兴趣。问题:假设你是医务社会工作者,会为张某提供哪些服务
1991年5月出生的惠惠于2012年7月中专毕业。由于患有先天性肺炎,长期服药导致病理性肥胖,惠惠感到十分自卑,性格内向。惠惠不善言语,有时脾气很倔、态度固执,有一些自闭症前兆,碰到困难常常失去耐心与信心,目前待业在家。她平时很少出门,也不与朋友来往,主要活动就是在家睡觉和上网,并无其他兴趣爱好,时常有焦躁情绪,常因琐事与父母争吵。惠惠非常渴望能找到工作,但有就业机会时,却总是无法从容应对考官的提问而被淘汰。[问题]1.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2.分析上述案例中案主存在的问题。3.请针对案主存在的问题,提出服务目标与计划。
12.幼儿观察力初步形成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王奶奶,85岁,无儿无女,本与老伴相依为命。不料两年前老伴由于突发心肌梗塞去世,自此王奶奶便独自一人生活。由于年龄较大,王奶奶身体大不如从前,多种老年疾病缠身,王奶奶越来越无法照料自己的生活。没有劳动能力的她,只能靠他人救济度日。经过社区走访,社会工作者发现了王奶奶的情况。问题:1.根据王奶奶的情况,分析其现在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社区中也有类似王奶奶情况的独居特困老年人,针对这类群体,社会工作者能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有哪些
阿强是一位初二的学生,近半年来酷爱网络游戏,天天沉迷于网吧,成绩一落千丈,母亲到网吧里哭着劝他也无法将他劝回。后来,阿强不仅三天两头旷课,甚至经常一星期不回家,只愿意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阿强的父母已离异,他目前由母亲抚养,父亲另组家庭,很少来看他。其父母经济收入都不高,迫于生计,母亲四处打零工挣钱,没有时间过问阿强的学习。问题:1.青少年个案过程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在上述案例中,阿强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3.针对阿强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试论述社会服务评估的类型。
赵生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医生告诉他还有三个月的生命。但让赵生一直郁郁寡欢的事并不是自己即将面对死亡,而是对自己家人的担心。赵生的父母已经年迈,平时主要靠赵生和妻子奉养,当父母知道他的病情后,一度接受不了现实,受到十分大的打击。赵生与妻子育有一子,儿子8岁,才刚上小学二年级。赵生觉得自己离开人世后,照顾一家人的重担就要落到妻子一个人身上,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小孩,他怕妻子撑不下去。每每想到这里,赵生的内心都十分难过和痛苦,他甚至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偷偷地痛哭。赵生的妻子十分善良,总是主动安慰丈夫,让其不要担心,好好安心养病。但实际上,赵生的妻子十分害怕失去丈夫,害怕今后独自面对生活,但她只能将自己的害怕和难过隐藏起来,不让丈夫及父母担忧。?问题:?1.请简要说明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2.假设你是一名医务社会工作者,请分析上述案例材料中赵生目前存在的主要需要有哪些,可以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
小明14岁,父亲工作繁忙,与小明交流很少;母亲对小明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期中考试小明考了班级后几名,母亲狠狠地训斥了小明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责怪父亲,引起了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明觉得家里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三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明,但小明拒绝回家。母亲十分忧虑,于是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是很伤心。请你帮帮我,快劝我儿子回家吧。”社会工作者:“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很愿意帮助你,我们可不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母亲:“这是他同学家的地址,你赶快去劝劝他。”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你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为儿子付出了那么多心血!要怪就怪他爸爸,一天到晚不在家,只顾着忙工作,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就是希望让我帮你劝儿子回家”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我会马上找他的。”接案会谈就此结束。【问题】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李奶奶和老伴儿都已年近七旬,一儿一女全部在外地工作,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看望老两口儿一次。儿子和女儿还比较孝顺,想接老两口儿到城市来居住,但是李奶奶和老伴儿喜欢在自己的家里待着,虽然生活不是非常便利,但是过得自在一些,因此多次拒绝了女儿和儿子的邀请。最近两年,李奶奶和老伴儿的身体情况越来越不佳,常年吃药,两个人也很少到外面转悠了,老两口儿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小,常感到孤独、寂寞。每次和儿子、女儿通电话的时候,儿子和女儿说的新鲜东西他们都听不懂了,经常说上两句就挂了,感慨自己真是老了,越来越没用。据社会工作者了解到,该小区有很多像李奶奶和其老伴儿这样的空巢老年人,因此,拟开展一次小组活动,来缓解空巢老年人的问题。【问题】1.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困境和问题有哪些2.假如你是该小区的社会工作者,请你根据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对该社区中的空巢老年人进行介入。
快乐山社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数的20%左右。他们大部分是退休老人,有一定文化水平,经济及健康状况都不错。除少数老人担任楼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社区旁边正在建造五幢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工人们每天都要穿过快乐山社区,来往于宿舍与工地之间。由于社区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一些小商小贩。最近,快乐山社区连续发生3起入室盗窃事件,一些居民认为是外来人员大量穿行造成的,有人建议把社区靠近建筑工地的大门锁上。此建议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关乎社区安全和居民出行,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发动社区老人参与解决上述问题。问题: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是什么过程目标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上述工作目标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哪些专业技术
案例:冯某,男,1969年出生,在家排行老三,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因冯某从小体弱多病,直到15岁父母还带着他四处求医。在成长的过程中,冯某不仅有父母的呵护,而且姐姐也对他很照顾。冯某身体状况好转后,被安置到其父亲所在的工厂工作。后因工厂倒闭,冯某失业,此后冯某的工作一直不稳定。期间,两个姐姐都相继成婚。冯某便一直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冯某33岁时娶了一个外来妹,还是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结婚第三年生了儿子小涛,在小涛四岁时,二人离婚。离婚时,考虑到女方系外来妹,没有固定工作,冯家没有要求女方承担任何抚养费用。冯某的儿子小涛,初中时成绩不错,理科成绩较好,但文科相对较弱,特别是英语。小涛还喜欢球类运动,多次参加体育比赛。中考时,小涛没有考上重点中学。进入高中后,小涛成绩下滑。小涛和祖父有较大冲突,祖父常抱怨他不听话,学习不用功,还打扰其休息。小涛和奶奶关系最好,奶奶经常偷偷塞给小涛零用钱。为此祖父经常责备奶奶。冯某经常因为房子过户的事情和小涛抚养费的事情和父母闹矛盾,冯某的父母因无法继续和他生活,又给冯某买了一套一居室的房子,但是房产证上只有冯某父亲和冯某儿子小涛的名字,没有冯某的名字。为此冯某和父母的关系更加紧张,有时还会正面冲突。问题:1.针对上面的案例,请画出冯某的家庭结构生态图。2.上述案例中,冯某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3.假如你是家庭社会工作者,针对冯某的案例,可以提出怎样的介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