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104.传统污水处理,或通过重力沉降、混凝澄清、浮力浮上、离心力分离、磁力分离等物理方法对不溶态污染物进行分离,或通过酸碱中和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化学方法让污染物发生转化,而新兴的微生物治理技术则是通过水体微生物来净化污水。有专家认为,与传统手段相比,微生物治理技术是一种处理污水的更佳手段。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述观点?
A
B
C
D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 判断推理中的加强论证选非题 正确答案: A 考点: 对论点“与传统手段相比,微生物治理技术是一种处理污水的更佳手段”的加强与削弱判断 解题思路: - B 选项指出物理方法治理污水存在占地面积大、基建费和运行费高、能耗大以及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等缺点,从侧面体现了微生物治理技术的优势,属于补充反向论据加强。 - C 选项表明化学方法治理污水运行成本高、消耗化学试剂多且易产生二次污染,对比之下突出了微生物治理技术的优点,属于补充反向论据加强。 - D 选项直接说明了微生物技术污水治理能耗低、效率高、剩余污泥量少、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有力地支持了微生物治理技术是更佳手段的论点。 - A 选项说的是微生物技术在土壤改良领域的成果转化,而非在污水处理方面,与论点讨论的话题不一致,无法支持论点。 类似题技巧: 对于加强论证选非题,要明确论点和论据,逐一分析选项与论点的关系。重点关注选项是否与论点话题相关,对于无关选项要能准确识别。同时,注意加强选项是从正面直接支持论点,还是通过补充反向论据来间接加强。易错点在于对论点理解不准确,导致误选加强项。 本题考查: 判断推理中的加强论证选非题 正确答案: A 考点: 对论点“与传统手段相比,微生物治理技术是一种处理污水的更佳手段”的加强与削弱判断 解题思路: - B 选项指出物理方法治理污水存在占地面积大、基建费和运行费高、能耗大以及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等缺点,从侧面体现了微生物治理技术的优势,属于补充反向论据加强。 - C 选项表明化学方法治理污水运行成本高、消耗化学试剂多且易产生二次污染,对比之下突出了微生物治理技术的优点,属于补充反向论据加强。 - D 选项直接说明了微生物技术污水治理能耗低、效率高、剩余污泥量少、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有力地支持了微生物治理技术是更佳手段的论点。 - A 选项说的是微生物技术在土壤改良领域的成果转化,而非在污水处理方面,与论点讨论的话题不一致,无法支持论点。 类似题技巧: 对于加强论证选非题,要明确论点和论据,逐一分析选项与论点的关系。重点关注选项是否与论点话题相关,对于无关选项要能准确识别。同时,注意加强选项是从正面直接支持论点,还是通过补充反向论据来间接加强。易错点在于对论点理解不准确,导致误选加强项。
相关试题
86.某服务大厅有七个窗口,每天只开放六个窗口,而且一周内每个窗口只关闭一次。已知三号窗口关闭后一号窗口关闭,四号窗口的关闭时间比******和三号窗口关闭时间的中间。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
80.平民送客楚山孤 对于()相当于( )对于思乡
57.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71.生物入侵:环境破坏
94.65岁以上做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中,仅有75%能从手术中受益。这种手术有一定风险并且费用较高。因此对另外四分之一的患者来说,给他们做这种手术的医生更感兴趣的是有机会练习技能和获取手术费用,而不是帮助他们。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108、如果丁是2022年结对的,那么下列各项中,哪两个城市可能结对?
55.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86.2022年,政府属研究机构占全国R&D.经费的比重为( )。
53.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78.新闻人物:公众人物
80.在衰老过程中,免疫系统失去对病原体和癌细胞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这种免疫功能的下降被称为免疫衰老,最明显的现象是免疫活性细胞数量减少、效率降低,免疫系统失调。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免疫衰老的是:
96.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言道:“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研究表明,荔枝难以保鲜是因为果实的呼吸强度很高,导致果实品质急剧下降。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研究结论?
58."组织记忆是组织所拥有的知识资产的总和。包括存储于组织内部的个体、文化、转化、结构、生态、外部文档等介质中的知识资产,其目的是通过提供知识支持组织持续有效运行行,不会因为组织成员的离职而被带走。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组织记忆的是( )。
89.若5人全部参与工作,且王强负责安保工作,那么有多少种安排方式?( )
88.当一首音乐被重复播******验探索人们夜间睡眠是否会受到“耳虫效应”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睡前经常听音乐会导致夜间“耳虫效应”增多,从而损害睡眠质量。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