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A
B
正确答案 :A
解析
“行动研究”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社会工作者柯立尔、社会心理学家勒温等人在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反思,目前已成为社会工作研究和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方法。 (一)定义
行动研究,就是被研究者不再简单地作为研究对象,而是与问题有关的所有其他人员一起参与研究和行动,他们将研究发现直接应用于行动,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社会实践的能力。行动研究有“对行动进行研究”“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和“由行动者研究”等多重含义。(二)特点行动研究是社会工作研究的特殊方法之一,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实务导向2.研究场域与实务场域合一3.重视民主参与4.兼具批判建构功能(三)类型关于行动研究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视角进行划分。1.按照研究侧重点分类行动研究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一是行动者用科学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这种类型强调使用测量、统计等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结合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它可以是小规模的实验研究,也可以是大规模的验证性调查。二是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这种类型不仅使用统计手段,而且需要参与者个人的资料,以解决实践中行动者面临的问题。三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这种类型强调以理论的批判和意识的启蒙来引起和改进行动。2.按照参与者对自己行动所作的反思划分按此视角,行动研究可以分成3种类型。一是“行动中认识”,对实践者例行式行动进行的研究,通过观察和反思了解其无法清楚地用语言表达的内隐性知识。二是“行动中反思”,对特定情境进行反思式交谈,促使参与者将思考转换为行动,比较不同策略,提炼相同因素,排除不恰当做法。三是“对行动进行反思”,参与者用口语明白地建构或形成知识,把自己抽离出行动,对自己行动进行反思,从而强化了他们对自己行动的细微分析,将其内隐知识明朗化。3.按照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按此标准,行动研究可以有3种模式。其一,合作模式。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合作,共同参与整个研究过程。其二,支持模式。研究动力来自实务工作者,他们提出问题,自己决定行动方案,专家则作为咨询者,协助他们形成理论假设,计划具体行动及评价行动结果。其三,独立模式。实际工作者独立研究,摆脱研究理论和实践规范的限制,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批判性思考,并采取相应行动改造社会现实。(四)步骤行动研究与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具有相通性,大致有分析问题、拟订方案、开展行动、评估回馈等环节,这些环节的循环就使得实践行动得以动态完善。1.分析问题本阶段与社会工作实务的需求评估相同。研究者意识到自己实践中的存在问题,分析问题的表现及其后果,剖析其影响因素,并基于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发现可控原因。2.拟订方案本阶段与社会工作实务的方案制订相近。研究者、行动者及相关人员基于服务机构使命、项目目标、内外场景、资源情况等,组织相关人员一起设计针对上述问题的总体计划和具体细节,并预设根据过程情况调整细节的基本原则。3.开展行动本阶段与社会工作实务的计划推行相似,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该阶段的研究由于只改变某些变量,因而较接近于准实验研究。在实际行动中,研究团队行动要基于拟订计划阶段的预设原则,灵活应变,以逐渐接近解题目标。4.评估回馈本阶段与社会工作实务的评估总结相类。评估旨在收集资料从而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等有详细了解。在自变量方面,主要了解谁参与了行动、采取了什么行动、遇到意外情况时如何应对等。在结果方面,主要了解行动取得何种结果,并以此作为行动调整的重要依据。其中,非预期结果的了解必不可少。在背景方面,主要了解行动背景因素,以作为分析整个计划有效性的基础资料。回馈是对前期行动的结果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并改进后续行动。首先,进行整理和描述,把握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资料、本循环的过程和结果。其次,找出方案与结果的差异,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及其原因。最后,形成后续行动中是否修改和如何修改的设想。分析问题、拟订方案、开展行动和评估回馈只是行动研究中解决问题的一个循环。在研究过程中,随着新问题的发现,行动研究需进入新一轮循环。如此不断循环,就使得某项实践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得以改进提高。(五)行动研究的评价行动研究将研究和行动进行整合,克服了其他研究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不足。在研究过程中,将分析问题、拟订方案、开展行动和评估回馈视为循环往复的过程,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间的伙伴式工作关系,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经验。这种方法与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比较一致,因此,在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中得到了较广泛关注相关试题
(2020年)小刘,22岁,随父母到城市打工,住在城中村,原本在舅舅厂里上班,因不满舅舅管教严厉,自己出来创业,又因创业失败受到打击患上精神疾病。治疗一段时间后有所好转,但仍需吃完药,记忆力下降。父亲抱怨责备他,让他出入上班,小刘害怕邻居笑话,依然想自己创业。母亲觉得小刘还需要康复治疗,主张让小刘继续居家治疗。社会工作者主动上门介绍优惠政策等,社区可给予技能培训,鼓励小刘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康复。问题:结合案例用优势视角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为小刘制定一个社区康复服务方案。
(2018年)李某结束了强制戒毒回到社区,开始接受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王与李某进行了第一次接案面谈。小王说:“你好,我是社会工作者小王,我的任务是帮助你戒除毒瘾,恢复正常生活,防止复吸的情况发生,督促完成社区矫正工作。”李某看了一眼小王,低头不语……小王:“请问你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我们社会工作者是专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李某:“我没有工作,经济困难,你们能解决吗?”小王:“可以啊,我可以帮你申请临时性补助。”李某:“我听说其他的街道可以帮助就业,你也必须帮我解决。”小王:“现在我已经了解了你的服务需求,我会想办法帮你解决的。”李某:“那你快点啊,我等着你早点给我送来补助金,你也要尽快给我找到工作啊!”机构督导老张看了小王与李某的第一次面谈记录后,及时对小王进行了个别督导。问题: 1.分析小王“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的任务完成情况。 2.小王在与李某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某社区居民孙某,男,32岁,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与妻子、女儿以及母亲居住在一起,生活过得不算富裕,却也十分充实。而随后发生的事,让整个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孙某因受到朋友的蛊惑,参与入室盗窃,被判入狱三年。在孙某刑满释放后,孙某妻子对其态度十分冷漠,两人感情也不再如当初那般亲密,随后其妻提出离婚,并表示会将女儿一起带走。孙某因有前科,一直没有找到工作,闲在家里,在与其妻子离婚的过程中,也没有争取到女儿的监护权。当妻子和女儿都离开后,孙某感到十分痛苦,开始自暴自弃,借抽烟喝酒来麻醉自己。起初母亲劝慰孙某时,孙某还会有所顾忌,时间久了,孙某对于母亲的劝告也熟视无睹。每当孙某喝醉酒时,情绪和态度都十分暴躁,甚至会将情绪发泄在母亲身上,以至于母亲成了孙某的出气筒,动不动就遭受其打骂甚至虐待。?孙母看着儿子一天天沉沦下去,内心十分难过和痛苦,于是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问题:?1.社会工作者应采用何种模式对孙某提供服务??2.面对孙某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五、针对材料4中讨论会上班主任们提到的学生问题,假如你是班主任,为此次“求实精神”主题班会写一个开场发言稿。(40分) 要求:认识深刻,内容全面,结构合理,语言得体、流畅,字数600-800字
22.简述教育调查研究中样本选择的基本要求。(10分)
代军,男,4 6岁,身材矮小,年轻的时候服过两年兵役,初中文化。从部队退伍后,代军被分配到某国营单位作操作工。他在工作中勤奋努力,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然而,单位改制后,他下岗了。之后的六年间,代军尝试过下海经商、打零工、摆小摊等,但都没有成功,却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最后落得靠老父亲的退休金生活。去年,父亲去世,代军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生活极为艰难,他感到身心疲惫,常常闷在家中喝酒,醉酒后常与邻居吵架,造成邻里关系一度紧张。社区居委会也先后为代军介绍过几份工作,但都没有成功。现在,代军经常到社区居委会吵闹,要求救济和补助。[问题]1.上述案例中,代军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2.针对代军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方力的父亲是公司老总,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父母对他特别的宠爱,由于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所以对他的期望也很高,这使方力的心理压力非常大。高考时很想考好,却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影响了正常的发挥,没有考入父母所期望的学校。父母非常失望,严厉指责了他,方力心里也特别自责,觉得自己特别没用,辜负了父母。情绪低落的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既不去被录取的院校就读,也不想复读,把自己关在小屋中,不肯与别人交流。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方力的几次沟通后,方力的情绪逐渐好转,并且决定继续读一年,努力考入自己及父母所期望的院校。看到方力又恢复了以往的自信,父母特别高兴,感谢社会工作者帮助他们解决了方力的问题。[问题]1.本案例至此是否就可以进入结案阶段2.结案时服务对象通常会有何反应3.作为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处理服务对象对于结案时的反应
某中学最近出现了许多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他们往往在放学后或者晚自习后就成群结队地去网吧,到晚上十点后才离开,有的甚至开始出现通宵上网或者逃学上网玩游戏的现象,这对学校校风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假如你是该校的社会工作者,请针对这群中学生的行为,拟定一份校园服务方案。
试论述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2019年)脱贫攻坚是社工主要的战场领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对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提出明确要求,扶贫济困的专业使命和专业价值使人们对社会工作参与扶贫寄予厚望。问题:试从增能理论的视角,论述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应关注的基本问题,并说明可用资源及介入思路。
某小区是去年由7个村拆迁安置而形成的近一万人的“农转居”社区,社区内没有幼儿园,并且离小学和高中较远,没有大型的超市、农贸市场,也没有社区活动。新的居住方式改变了原来村落的人际关系和支持网络,社区内人际互动减少、缺乏活力,中老年人无事可做、无处可去,学龄儿童放学后无处可玩,社区只有几个零散的文艺兴趣小组,一些原村落的文艺骨干不主动参与社区活动。楼道里乱堆乱放杂物,影响了人们正常行走,大部分社区居民不适应“农转居”后的生活,普遍有一种不满情绪,新建社区居委会由原村委会改组而成,工作人员缺乏城市社区工作经验。 对此,当地政府引进一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服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经过调查后,制订了以协助居民适应“农转居”生活方式为目标的社区服务计划。要求:结合本案例,依据“人在情境中”的基本观点,分别从居民、环境、社区居民与环境互动三个层面,设计具体的社区服务方案(只需把各层面的服务目标和内容填入答题卡的相应表格内)。
快乐山社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数的20%左右。他们大部分是退休老人,有一定文化水平,经济及健康状况都不错。除少数老人担任楼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社区旁边正在建造五幢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工人们每天都要穿过快乐山社区,来往于宿舍与工地之间。由于社区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一些小商小贩。最近,快乐山社区连续发生3起入室盗窃事件,一些居民认为是外来人员大量穿行造成的,有人建议把社区靠近建筑工地的大门锁上。此建议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关乎社区安全和居民出行,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发动社区老人参与解决上述问题。问题: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是什么过程目标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上述工作目标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哪些专业技术
近年来,尽管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城乡发展失衡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最典型代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发布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和发展将更上一个台阶,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转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Z村就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一个实施要点,该村地处黔西南,风景优美但交通闭塞,村民普遍生活贫困。该村男丁非常稀少,留守妇女较多,这些留守妇女担起了整个家庭的责任,家庭的操劳让她们非常的辛苦,她们几乎没有休闲娱乐的时间,不少留守妇女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悲观情绪。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该村村支书积极引进社会工作人才,建立社会工作站,旨在帮助该村留守妇女,为她们的生活减负。?问题:?如果你是该社会工作站的组织成员,请根据以上材料设计一份服务方案,帮助这些留守妇女减轻生活压力,给予他们心理宽慰和行动支持。
某幼儿园中一班的周老师在本学期开学以来,经常发现班上的小朋友陈露露身上有瘀青,两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陈露露的妈妈张女士在训斥、殴打陈露露。周老师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她来到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站,向社会工作者求助。?问题:?请设计一下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本案时的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