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A
B
正确答案 :A
解析
督导实务中的伦理困境有:
(1)机构目标与专业目标冲突的伦理困境社会工作督导作为社工机构的雇佣人员,要以机构的发展目标为主要努力方向,在工作中围绕机构的目标展开计划、培训、实务指导、评估等工作。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使命与愿景各有差异,机构理事会对机构的期待及对专业的发展规划有所不同。社会工作督导多数为接受过专业学习的或系统训练,他们严格遵守专业价值观及伦理守则,践行专业理念,以社工的成长为目标,在机构内部开展督导实务服务。当现实中机构的目标与专业的目标不一致时,督导便陷入了“目标选择”的伦理困境。督导作为机构的员工之一,本应为机构的发展考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绩效,达成机构在经济、社会形象、效益、发展等方面的目标。而作为专业精英人才,他们的选择关系着专业乃至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专业的使命感让他们不得不为专业目标努力。(2)对机构忠诚与个人选择冲突的伦理困境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指出,对于机构,社工应遵守对社工机构做出的承诺。对机构忠诚意味着督导从内心对机构的认知、认可,并愿意为其持续服务。在社会发展治理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政府不断出台人才引进、岗位开发等优惠条件,鼓励精英社工进入政府部门,另一方面,由于社工发展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导致专业人才缺口巨大,而高级专业人才则更加稀缺。社工督导多数因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专业资历优势经常会面临较多的诱惑,如考取公务员、高薪跳槽、开办机构等。当个人的发展选择与机构的发展路径不同步时,社工督导就会陷入“对谁忠诚”的伦理困境。(3)专业责任与工作责任冲突的伦理困境社会工作对专业有专业的正直、社区服务、发展专业知识等伦理价值,它要求无论是社工还是社会工作督导都要对专业负责,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服务质量,促进专业的发展与创新。而在现实实践中,社工督导作为机构一员或是某项工作的负责人,通常会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工作压力,如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关系成本、工作效率、人力成本等,若督导一味强调专业则意味着要面临工作任务完不成、执行效率低、成本高、绩效差等风险,而这不仅会关系到督导个人的绩效考核,也会影响所督导社工的收入或职业发展。当对专业的责任与对工作的责任相矛盾是,督导便陷入了“责任选择”的困境。(4)行政角色与专业角色冲突的伦理困境在人才紧缺的现实环境下,社工机构内部督导多数会担任机构的管理者,肩负一部分行政职能,特别是在规模较小或有生存困难的社工机构,通常会选择人力成本最低及效能最优的取向。然后行政管理者的角色与专业督导的角色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行政角色倾向于用行政手段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效率和目标为导向,较少关注社工的个人情感支持,且与督导行政功能中所强调的“应为被督导者提供更多的资源,做其利益的代言人,是被督导者与机构管理层之间桥梁”不同。专业督导角色倾向于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通过与社工建立专业关系,引导社工的思考和行动,陪伴社工在知识、技巧、能力、经验方面的成长和进步。两种角色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目的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必然会导致冲突,而面临冲突社会工作督导究竟该如何选择,以效率为先还是成长为先,如何在过程中进行不同场景的角色切换?这些都让督导陷入了“角色冲突”的伦理困境。(5)机构利益、社工利益、督导利益冲突的伦理困境社工工作的督导过程涉及机构、社工及督导个人的利益,在以专业为本的相关方分析时会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社工机构关注的利益点在于机构的生存、发展、壮大,因此机构理事会所做的决策会以机构的整体利益为导向,如工资及绩效的设定、激励制度的制定、员工工作规范及专业要求等等;社工作为个体,关注的利益点在于个人的实际收入和个人在组织内可获得的资源、晋升机会、专业成长及职业生涯规划等;社会工作督导关注的利益点在于专业的发展与进步,如服务的创新、流程的优化、品牌的建设等等。社会工作督导作为机构的缓冲器,既要聚焦于个人成长,又要考虑团队的整体性发展,同时要对专业进步负责,微观、中观、宏观的利益兼而有之,加之个人利益。而几方利益不兼容的情况时长发生,如一线社工基于经济问题申请加薪,而机构考虑成本问题没有同意,社工选择不日离职且让督导保密,社工所在岗位属于专业的核心岗位……此时,督导便陷入了“利益选择”的伦理困境。相关试题
刘某,46岁,在某市工地上打零工,妻子和儿子在一家超市工作。一家人收入不高,生活过得平平淡淡,但他们也很知足。后来刘某在工作中经常伴随轻微乏力、发热等不适症状,碍于工作原因,刘某没有及时到医院检查。然而不久前,刘某又出现腹泻、腹痛、右肩酸痛等加重症状,在家人劝说下,才同意妻子陪同他到某市重点医院检查,没有想到刘某已经是癌症晚期,还有两个月的存活期。刘某一直不能接受自己的病情,经常乱发脾气,摔坏家具,多次偷偷流泪大哭,这对他们家庭是个沉重打击,一家人陷入悲伤境地,使全家人情绪低落,失去生活的方向。问题:假如你是一位医务社会工作者,请设计一份为刘某及其家庭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方案。
案例:44岁的友军是一名货车司机,两年前的一天,在送货途中不行遭遇车祸,导致下半身瘫痪,只能依靠轮椅行动。这对友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行走能力,还有工作能力。这么一来,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都落在了妻子身上,这让家里的经济条件迅速下降。妻子因此而感到压力倍增,但又不得不比原来更努力地赚钱维持家用。但在妻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常常会对友军和儿子发脾气:一方面抱怨儿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容易和儿子起冲突;另一方面又埋怨丈夫的无能,让自己为家庭付出太多,失去的太多。每当听到这些话,友军也感觉很难过,他想好好地和儿子沟通,但他的想法似乎并不奏效,儿子总是无视他的关心和管教,他想分担妻子的辛劳,看着自己已不能动弹的双腿,他感到无能为力,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废人。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友军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与需要有哪些2.如何帮助友军进行职业康复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百万群众受灾,无数房屋损毁。震后,社会工作界多方力量均作出迅速反应,展开社工介入灾后救援计划。问题:请设计一个救助计划,帮助灾区人民走出困境。
社会工作者阿华接到社区董阿姨主动求助,阿华在与董阿姨面谈中了解到董阿姨的儿子常年对儿媳实施家暴,董阿姨与儿媳备受折磨和困扰。儿子经常抽烟喝酒、打麻将和赌博,儿媳曾经试图劝说和阻止,但总被儿子拳脚相向,受到辱骂和殴打。儿子还总是把儿媳关在家里,不准其外出接触别人,控制儿媳自由,一旦儿媳出去了,就会被儿子暴打。董阿姨很心疼儿媳的处境,但自己也没办法,自己年轻时也是受过很多苦的人,去世的老伴曾经常打骂自己,自己的儿子也是在老伴的暴力之下成长的。董阿姨一直抱有期望,觉得儿子总会改变的,她也不想看到儿子的家庭破裂,让孙女在破碎的家庭成长。也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所以总是劝儿媳要为了家庭和年幼的孙女,多包容和忍耐这段婚姻,但看着儿子变本加厉,开始将暴力转向孙女时,董阿姨无法忍受,因此前来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问题:?1.结合以上案例,说明案例中董阿姨儿媳哪些权益受到侵害??2.请从相关的理论视角来解释和分析婚姻中的暴力问题。?3.结合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和策略,社会工作者阿华该如何开展工作?
小邓,四川人,23岁,未婚,因肠炎做过手术,但身体还不错。父母在他5岁时就离婚了,小邓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在四川阿坝县打零工,有自己的一份收入。小邓现在A市某外资企业上班,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除了每月寄给父亲500元外,其余的主要花在租房和打游戏、买游戏装备上,特别是休息日,基本上是通宵达旦玩游戏。小邓没有什么朋友,对在外地打工也没有什么信心,不知道未来该怎样走,生活得过且过。问题:1.结合案例,服务对象小邓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什么是问题视角的企业社会工作服务3.从问题视角为小邓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可以怎么做
社会工作者小玉在做“社区行”中发现,张大妈与几个姐妹经常聚在小区花园的小亭子下面练唱京剧,小玉想用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的方法帮助她们凝聚、发展团队。问题:请帮助设计四个单元的小组工作方案(只需要列出简要活动主题与内容)
小明: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小明父亲50岁,公务员;小明母亲49岁,中学教师。小明父母因儿子的问题前来求助。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成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之间有严重冲突。小明的父亲是建设局的副局长,常年在外奔忙。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母亲将全部精力都用在儿子身上。小明到了初中还和母亲睡一张床,洗澡从不关浴室门。从小到大,母亲什么事也不让小明做,早上甚至给他挤好牙膏才喊他起床。但小明母亲对小明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从小送他上各种补习班,要求每次考试不得低于95分。小明一直做得很好,小学时曾在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过奖,但进入初二后成绩却一落千丈。在社会工作者与家庭的第一次面谈中,小明母亲提到她有几个不明白:一是儿子很聪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聪明,但他的成绩现在是全班最差的;二是她把所有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但儿子对她却越来越恶语相加,有时干脆一连几天不理她,她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小明的父亲则与小明母亲有同样的困惑。看儿子对母亲那样,他很想管,但儿子根本不听他的,常常回嘴说:“小时候你都没管过我,现在凭什么管我”有时实在看不过,想打儿子,但身高一米七的儿子却和他对打。更糟糕的是他每次一管儿子,妻子就护着,反过来责怪他。关于儿子的问题,最后总是演变成一场夫妻间的冲突。第二次面谈中,小明提到他觉得除了玩游戏,做什么都没意义。从小到大什么事都是母亲帮他决定,上补习班无论怎么不喜欢都得上;学习成绩一旦下降,母亲就给他脸色;升初中时非要他考母亲希望他上的那个学校,他一点儿也不喜欢。长这么大,他好像从没给自己做过主。他认为学习就是为父母学的,而父母让他学习好其实是为了他们的面子。他说现在不想这样了,他要过自己的生活。在上述两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很奇怪,每个人说话都不看着对方,各说各的。母亲不停地诉苦,每当母亲这样,小明就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进入半睡眠状态;小明父亲则缩起身子,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小明母亲一看到这样就会越说越伤心,诉苦最终变成哭诉。社会工作者决定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为小明家庭提供服务。问题:1.请根据上述案例提供的资料,对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预估。2.简述“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定义。
某幼儿园中一班的周老师在本学期开学以来,经常发现班上的小朋友陈露露身上有瘀青,两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陈露露的妈妈张女士在训斥、殴打陈露露。周老师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她来到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站,向社会工作者求助。?问题:?请设计一下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本案时的工作要点
个案工作过程中如何协助案主体现案主的自决原则?
某老旧小区居民对社区服务有强烈需求,然而,该社区居委会人手紧张,服务供给有限。为此,社区居委会引进了一家社会工作机构,希望借助专业力量加强社区服务。该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走访中发现,社区中已有居民骨干自发组织了一些活动。进一步调查后了解到,有些居民骨干认为,大家组织起来就是为了自娱自乐,不要多管闲事;有的居民骨干虽然想为居民们多做点事,但不知道该怎么做;还有的居民骨干曾经尝试过开展社区服务,但看不到成效,感到很无力,没能坚持下去;同时,这些社区居民骨干开展活动面临缺乏服务场地、设备、资金和人员等困难,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争取资源。 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机构计划对本社区居民骨干开展能力建设服务。?要求: 分别从提升居民骨干的认识和思维、情感和价值观、行为和技巧等三个方面能力的角度,设计服务方案(分别列出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主要实施策略)。
刘某,女,重庆人,现年18岁,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没有工作,至今已有三年。刘某10岁的时候父母离婚,她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刘某平时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喜欢看电视,尤其喜欢看动画片,也喜欢看漫画书。她喜欢画漫画,可是画得不怎么样,她从来不把自己的画拿给别人看。?刘某的母亲有过一次再婚经历,可是第二段婚姻维持了两年就离婚了,之后一直没有再婚。母亲需要照顾刘某生病的外婆,其余时间基本都是在打麻将。母亲跟刘某平时交流的机会很少。三年前,母亲觉得刘某不是读书的料,加上刘某学习不好,就没让刘某参加中考,她认为女孩子书读不好就让她待在家里,等到20岁嫁人算了。母亲平时很少正面评价或鼓励过女儿,也不让她出门打工或与外面的人交往,怕她被骗或在外学坏。因此,刘某没什么朋友,感到很孤独,对于同龄人总是一副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态度,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母亲最近帮她在社区超市里找了一份工作,可是刘某做了两天就不肯去了。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来求助社会工作者。?问题:?1.刘某面临的问题有哪些??2.请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分析刘某问题产生的原因。?3.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4.社会工作者应当怎样帮助刘某?
阿丽,女,38岁,其丈夫在2年前因病去世,儿子小意现在12岁,小学五年级就读。阿丽没有固定工作,多在镇上的个体私营店打工。母子俩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没有文化,年岁已高,一家四口的经济来源全部来源于阿丽每个月微薄的工资。由于沉重的生活负担,阿丽忙于工作并不关心小意的学习,与小意的日常交流几乎没有。小意之前学习成绩优秀,性格倔强,要强。两年前小意开始接触网络,并于半年前迷恋上网络游戏,学习成绩落千丈。学校老师向阿丽反映了小意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后,阿丽忍不住对其严厉打骂。自此以后,儿子小意开始逃学去网吧玩游戏,零花钱不够用时开始偷家里的钱去上网,甚至多次在网吧夜不归宿。每次阿丽在网吧找到正在玩游戏的小意后,都会对其实施暴力。阿丽认为小意是故意惹她生气,是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这也导致了阿丽频繁对其实施暴力。而小意认为母亲对其非打即骂,并不爱她。阿丽与儿子小意的关系逐渐恶化,经常发生争执,阿丽经常当众对小意实施暴力,甚至有时知道并不是因为小意的错误,但就是忍不住,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久而久之,小意开始拒绝和阿丽说话,无奈之下,阿丽主动向社工寻求帮助。请以阿丽为服务对象设计一份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姚静的爸爸经营着一家皮具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近期正在计划推向国际市场,姚静一直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在姚静10岁的时候,因为爸爸工厂的迁移,全家人也随即搬往了另一个城市,妈妈在辞职后也没有再去找工作,总是打牌,或是去逛街做美容,对姚静的关心越来越少。因为到了新的地方新的学校,对一切都比较陌生,让本来成绩很好的姚静一下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成绩直线下降,老师也将他归入了差生的行列,很少管他。没有了妈妈和老师的管教,爸爸忙于工作更没时间管他,这让姚静一下子自由起来。姚静也不愿再去上课,总是逃学去网吧玩游戏,没多久,姚静就在网吧里认识了几个无业青年,并和他们以兄弟相称,整天混在一起,到处惹是生非,有一天在网吧因为一件小事与其他人发生口角,双方打了起来,姚静将一人的头打破,因姚静还未成年,最终经过协商赔给了对方一笔赔偿金。发生了这件事情后,姚静的爸爸妈妈才意识到现在的姚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欲寻求相关机构的帮助。[问题]1.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什么特点2.若你是某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机构将此案例交由你处理,你应该如何开展工作
王明35岁,未婚,男,曾经在部队服过三年兵役。从部队退伍后,被分配到某单位做一线工人。王明在工作中表现很突出,努力勤奋,经常获得领导的表扬,但由于单位缩减规模,大幅裁员,王明也被辞退。在失业后,王明选择了自主创业做生意,坚持了一年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亏损了一大笔钱。王明也尝试过找其他工作,但由于王明文化水平不高,屡遭拒绝,因此内心受到很大打击。自此以后,王明开始在家 “啃老”,靠父母的退休金过日子。但随后两年中,王明的父母相继因病去世,王明既失去了至亲,又失去了生活来源,生活十分窘迫,也没有其他亲朋好友,从此一蹶不振。对于王明的情况,邻居们也十分同情,经常劝慰王明振作起来,找份工作,改变自己的现状。但王明常常不予理会,甚至恶言相向,嫌弃邻居多管闲事,以致邻里关系也变得十分紧张。?问题:?1.在上述材料中,王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2.针对王明所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者该如何介入?
案例:小丽,女,17岁,初中三年级学生。小丽还有两个哥哥,都是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了,现在都已经成家。小丽家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但由于这两年天气太旱,庄稼收成不好,父亲便出去打工,做起了农民工。小丽的父母一直对小丽寄予厚望,希望小丽能考进市重点中学,所以对小丽处处严格要求。小丽虽家庭条件不好,可是父母却舍得为小丽的教育投资。从小时候起,小丽的每一天都排满了学习课程,小丽父母还为小丽买了各种辅导书。小丽自由活动的时间很少,出去玩一会都要向父母请示,买文具、衣服等都有妈妈的全程监督。小丽看到很多同学都可以去外面自由玩耍,还可以随意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心里很羡慕也很难受。小丽如果和同学出去玩,回来也不敢跟家里人说,害怕挨批评。马上就要中考了,小丽很担心,如果考不上重点高中,父母会责备她,有时小丽磨蹭着不敢回家,还学会了撒谎。小丽的父母已发觉小丽经常说谎,而且最近一次月考的成绩也不如以前。问题:1.小丽面对的主要困境有哪些2.针对小丽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可以用到哪些相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