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A
B
正确答案 :A
解析
1.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①在价值理念上更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与接纳。
②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方面更强调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性效应方面的整合性运用。③更加注重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2.针对本案例,社会工作者应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①通过与姚静的接触,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姚静真正的需求,根据姚静的兴趣,帮其参加相关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其学习一些知识,并且掌握技能,不再与那些社会闲散青年来往。②让姚静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让他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钱来解决的,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③协助姚静共同制订行动计划,循序渐进地改善其不良行为,同时请姚静的父母一起来监督姚静的计划执行情况。④与姚静的父母进行沟通,请他们与姚静多交流,了解姚静内心的想法,尽量用多一点的时间对姚静进行关心和照顾,增进亲子关系。 ⑤与学校及学校老师联系,让学校老师对姚静多加关注,多加关心和爱护,让班级同学对姚静多加帮助,构建良好的朋辈群体支持网络等。相关试题
简述个案工作实务的基本程序。
请以“溺爱孩子”为例说明如何对一项社会调查课题进行操作化?
恩施某县城的女孩娟娟,因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高二上完后就放弃了自己的学业,选择去上海打工谋生。在上海打工时,娟娟遇到了自己喜欢的男孩陈某,两人恋爱几年后,娟娟与陈某在上海结婚组建了家庭。娟娟来自农村,从小就很能吃苦,工作一直很勤奋,工作业绩也十分优秀,成功做到了项目主管,娟娟对个人的工作十分满意,也很有成就感。?婚后第二年,娟娟生了一个男孩,丈夫陈某和公婆十分高兴,但他们都认为娟娟应该专心在家带孩子,当全职妈妈。娟娟无奈之下,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丈夫陈某还特别在意娟娟的社会交往,与什么人联系,与什么人往来,甚至与什么人打电话发短信等,都必须一一过问了解清楚。渐渐地,娟娟也不再与朋友和同事来往,断了联系。?因为公婆另有房子,娟娟曾经向丈夫提出过与公婆分开住,一家三口可以有自己的小空间,但公婆要求必须与娟娟夫妻俩同住,丈夫也只听取公婆的意见。大家都羡慕娟娟嫁得好,生活条件好,有房有车。但娟娟自己内心一直比较压抑,高兴不起来,也没有感觉那么幸福。娟娟开始变得沉默、失眠,最后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中度抑郁。?问题:?1.结合案例,请运用性别需求的视角分析评估娟娟抑郁的原因。?2.作为社会工作者,你觉得应该如何帮助娟娟解决抑郁的困扰,走出困境?
某小区附近正在建设一个工厂,有很多居民向社会工作者反映这是一个生产杀虫剂的工厂,建成之后会对居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危害,对此居民们很是担忧,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他们。社会工作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居民们反映的情况属实。社会工作者整理了居民的意见,并从相关部门搜集了生产杀虫剂的工厂对附近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的相关数据。社会工作者与居民一起到相关部门解决这一问题。【问题】简要描述社会工作者在这个案例中采用了哪些专业的工作方法。
小沈是某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在一次大地震之后,小沈和自己的学生组成了一支社会工作服务队帮助灾区群众。同时,小沈也针对自己的服务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对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批判性反思,用于改进地震后灾区群众的社会工作服务。?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小沈主要运用了什么研究方法来开展社会工作研究,并说明其特点。
A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近日将召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4年度上半年工作例会”,听取全局各部门单位相关工作推进情况,请根据“材料三”,为赵主任起草在例会上的汇报提纲。(30分) 要求:提纲挈领,内容充实,有逻辑性,语言精炼,不超过300字。
王阳今年10岁,读小学四年级。母亲在王阳读二年级时不幸因车祸去世。自母亲去世后,王阳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性情大变,动不动就发脾气,开始抽烟喝酒。由于一次工作失误,父亲被公司辞退,此后就一直失业在家,整天打麻将。每当父亲输了钱或者心情不好时,就拿王阳出气,动不动就出手打他,对王阳的生活不管不顾。王阳年纪小,不敢反抗父亲,总是自己默默忍受,身上也经常带着伤。慢慢地,王阳变得很孤僻、胆怯,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小区,都不愿意与人接触、结交。?问题:?假如你是一名儿童社会工作者,请根据上述情况,分析该如何为王阳提供服务。
三、请根据“材料四”,分析“矛盾总会不时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矛盾的长效举措。(40分) 要求:分析全面,举措可行,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不超过400字。
案例:城市居民张某的前妻病故,留有一子,现在的妻子李某是来自外地某村的“外来媳”,没有当地城市户籍。半年前,张某失业,被查出患有癌症,几轮治疗后花光了家中积蓄,全家人为筹措治疗费用犯愁。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目前,家庭重担全落在了李某一人肩上,她不仅要照顾卧床的丈夫,还要赚钱养家,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李某一直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打零工,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全家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李某感到压力很大,一直渴望有人帮忙,但是她在当地没有亲戚,如今刚嫁过来,不会讲当地方言,也没有朋友可以倾诉,有的邻居认为她是外地人,不愿与她多交往,李某感到很难受,因此也较少参加社区活动。社会工作者在调查时发现,张某所在的社区比较贫困,“外来媳”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帮助。问题:1.根据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哪些救助2.除物质救助外,社会工作者针对李某的现状应着重提供哪些服务3.在社区工作层面,社会工作者应组织哪些活动来促进“外来媳”群体与邻里、社区的互动融合
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范有积极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的意愿,但工作一段时间后,渐渐表现的有些消极,存在着较严重的无力感。在接受机构主管督导时,小范表示:最近的个案服务没有显著成效,虽然服务对象表示可以理解,但他还是非常自责,认为主要是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个别服务对象的情况出现了反复,自己也会觉得可能是当时预估不够充分和全面;此外,由于自己是新入职的员工,缺乏经验,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资格,所以只好听从督导者的意见。问题:1.导致社会工作者小范产生无力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基于增强权能视角,督导者应对社会工作者小范开展哪些方面的督导服务?
请根据“材料二”,概括绿化中心青年职工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30分) 要求:概括准确,建议可行,层次分明,语言流畅。不超过300字。
小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你作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社区内像小玲家这样的隔代教养家庭(即祖父母抚养孙子女)越来越多。请针对这类儿童的需求情况,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某社区内有十多位残疾人,他们都有长期的照顾者。最近,这些残疾人照顾者大多由于长期照顾而不堪压力,纷纷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烦躁、低落情绪。【问题】假定你是该社区服务中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请针对此情况为这些残疾人照顾者设计一个小组服务方案。
A企业对停薪留职、内退等四类人员的工龄进行一次性买断,以此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由于这次并轨工作涉及多方的利益,在执行过程中难度很大,特别是有些人员的情绪激动,厂方和并轨人员多次就后续问题争论。A企业综合管理部共有员工近30人,负责整个企业的劳资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保障工作以及老干部管理;在这次并轨过程中,负责并轨人员的买断金发放、养老保障的办理等工作,每天和情绪激动的并轨人员直接面对。这段时间里,综合管理部门的员工感觉到空前的压力:一方面,要完成企业交代的任务;另一方面,面对并轨人员,还要安抚他们的情绪,有委屈也要忍受;同时,常规工作以及家庭、孩子的压力仍然存在。通过社会工作者在企业的观察,该部门有员工由于压力过大在情绪上已有明显表现,工作中也出现消极怠工、烦躁、争吵等现象,与并轨人员的沟通也出现紧张的状态。问题: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请为该部门拟订一份服务计划。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能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有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丽芬感觉活得很累,有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1.根据增强权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哪些资源?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4.从个人、小组和社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丽芬问题的简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