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A
B
正确答案 :A
解析
1.根据上述材料,可得出小伟现在面临的困境与需要有: (1)身体康复需要。小伟没有及时进行康复治疗,难以正常行走,至今都必须依赖他人,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
(2)正常义务教育的需要。小伟的父母在小伟正常接受义务教育的年纪没有让小伟入学接受教育,只让其在家里接受其母亲的家庭教育,使得小伟失去了接受正常教育以及经历校园生活的机会。 (3)社会化的需要。小伟难以行走,需要依赖家人,没有经历正常的校园生活,长时间在家里度过,缺乏必要的社会人际交往与互动,容易使其脱离社会,难以完成正常的社会化过程。 2.结合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小伟: (1)提供康复训练。社会工作者可帮助小伟连接社区康复资源,并配置一些适当的康复器具,通过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方式,帮助小伟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小伟能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同时注重小伟心理方面的康复和培养,最大限度地降低小儿麻痹症对小伟日后生活的影响。 (2)创造社会互动与交往机会。社会工作者可在康复机构医生护士的指引下,适当组织小伟进行户外活动,让小伟多与外界接触和互动,帮助小伟与社会建立支持与联系,以保障小伟社会化的正常进行。 (3)协助小伟回归校园生活。社会工作者可建议小伟的父母将孩子送到正规学校随班就读,并帮助联系特殊教育学校或是愿意接受小伟的普通学校,使得小伟能回归校园,接受正常的学龄教育。 (4)制订家庭支持计划。社会工作者可与小伟父母共同协商制订家庭支持计划,发挥小伟父母的优势与特长,如可帮助小伟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鼓励与支持小伟参与社区活动、对小伟身体进行日常的康复维护等。 3.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小伟顺利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 (1)从小伟的层面:社会工作者可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案工作或小组工作,帮助小伟顺利地适应学校生活,接受学校的特殊教育。 (2)从学校的层面:社会工作者需积极配合与协助老师,进行针对小伟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劳动职业技能训练、身心全面发展的课外训练等相关工作。 (3)从家人及他人的层面:社会工作者要使小伟的家人朋友以及周围人士都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人。学会接纳、尊重残疾人,不歧视、排斥,也不过分怜悯、呵护残疾人。如果亲朋好友中有针对小伟的不当行为或认识,社会工作者可及时进行干预和介入。 (4)从残疾人康复工作者的层面:促使残疾人康复工作者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康复技能与知识水平,以保障小伟的康复工作顺利进行。相关试题
小枫在3岁时出现腿脚无力、走路经常跌倒等症状,经医院诊断,其患有进行性肌肉萎缩。到5岁时,小枫病情加重到无法走路,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由父母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看到同龄的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小枫也特别向往,但以他现在的状况,如果读书就得有人专门接送,还得在学校照顾他,但其父母都需要工作,没有办法专职照顾他。问题: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概念是什么2.小枫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3.针对小枫所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从哪些方面介入工作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能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有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丽芬感觉活得很累,有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1.根据增强权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哪些资源?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4.从个人、小组和社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丽芬问题的简要策略。
曹大姐今年44岁,小学文化程度,在一家大型超市作保洁员。三年前,曹大姐的丈夫因病去世,她独自带着上初中的儿子在老城区一间狭小的平房生活。丈夫治病时花完了家中所有积蓄,还导致家里欠了六万元债务。近来,由于利润下滑,超市开始裁员,曹大姐失去了保洁员工作。做保洁员时,曹大姐每个月的收入只有七八百元,但还能勉强度日。失业后,家庭经济来源中断,原本拮据的生活变得雪上加霜。由于就业信息不畅通,曹大姐年龄大而且学历太低,她找工作时总是碰壁。为了生活,曹大姐只好起早贪黑地卖报纸以贴补家用。不过,为了还债和供儿子上学,她仍然想找到一份合适的、稳定些的工作。偏偏这个时候,她发现儿子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开始下滑,不大愿意和同学来往,也不乐意和她说话。曹大姐想辅导儿子功课,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曹大姐一想到家里的状况,就泪流满面。1.上述案例中,曹大姐面临的问题有哪些?2.针对曹大姐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试比较韦伯和迪尔凯姆创建的两种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区别与联系。
小王是一名企业社会工作者,目前正服务于园区内的一家电子企业,他发现,企业内的职工生活比较单调,他们在下班之后,往往无所事事,大部分职工,下班之后喜欢打游戏,看电子书,企业缺少为职工提供活动的场所。1.什么是企业社会工作2.社工小王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
佳佳,女,8岁,正读小学二年级,父母在四年前离婚,佳佳被判给母亲叶女士抚养。经过一段黑色的婚姻生活,叶女士现在对再婚持排斥态度,她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佳佳身上,对其管教非常严厉,只要佳佳稍微有点淘气,叶女士就打骂佳佳。最近,因为公司倒闭,叶女士下岗了,家庭失去了收入来源,叶女士既忧虑又急躁,对佳佳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而佳佳的父亲一直拖延支付佳佳的抚养费用。现在,佳佳的学习成绩下滑得厉害,还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不喜欢与同学一起玩耍,动不动就与同学打架。佳佳的班主任老师找到学校的社会工作者,希望为佳佳提供服务。1.请说明儿童的需要主要有哪些?2.上述案例中,佳佳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3.针对佳佳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某社区有很多大龄单身青年,他们大多不太懂得交友技巧,人际圈子也比较狭小,而对配偶的要求却很高,比较挑剔,所以,一直没有解决个人问题。不过,他们都有婚恋方面的需求。【问题】假如你是该社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请针对这些大龄单身青年的需求,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试论述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材料1:在我国城市地区,失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4050”失业现象尚未清除的同时,“2030”失业现象又成为社会热点。而且,由于这批年轻、没有成家等原因,他们的失业对社会的损害应该比其他人更大。A小区这样的问题,特别突出“4050”和“2030”失业人员共计50多人。材料2:地震发生后,许多居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对外联络中断。由于居民对灾害缺乏心理、物质和能力准备,他们对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保障基本的生活和安全成为社区各方的共同利益所在。B小区就是这些人居住的地方。材料3:C小区属于城市中旧房改造的小区,居民主要由城市中低收入者和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由于小区建筑年代比较早,各方面设施也比较便宜,所以,房租价格较低,是外来人口选择租住的主要原因。该小区经常发生歧视外来务工人员的事件。前不久,小区有位姓李的中年妇女找到居委会,要求其邻居不要把房屋租给外来工,理由是外来工素质差、不讲卫生,还有偷盗现象。居委会主任经过长时间耐心开导,也没有什么作用。据这位主任说歧视外来工的事件在他们小区经常发生,做了很多本地人的工作,也没有什么效果,他自己也没有办法了。1.针对三个材料提到的A、B、C社区,在这三个社区从事社区工作,应采用什么模式?2.通过以上分析,请从目标、策略与技术、社会工作者角色等方面来比较三种社区工作模式。
假设你要到某城市社区开展老年人社会工作项目,需要设计研究提前了解老年人对机构照顾的态度和看法。请提供你的研究思路和具体研究方法。
进入新时代,我国扶贫方式也从以往的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这种转变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扶贫对象选择、扶贫方式以及扶贫效率等。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助人的职业,它起源于慈善事业,与扶贫、济困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可以为其提供理念上的建构、技术上的支撑、制度上的创新,这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作用。?试论述社会工作者介入精准扶贫的角色定位,以及社会工作应该如何介入精准扶贫工作。?
张强,男,高中一年级学生,父母都是老师,从小父亲就对他特别严厉,即使张强只做错了一点小事也会被父亲打骂,而母亲一切听从父亲的决定,这令张强内心很难过,久而久之也就与父母的距离拉远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强认识了经营小饰品店的小娟,并在后来的交往中逐渐喜欢上了她。为了能经常在校外与小娟见面,他经常不做作业,甚至逃学,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在父母发现张强早恋后,立即对他加强管教,但张强却变得更叛逆,不听父母的劝告,想离开自己的父母,想要一个更独立的空间,因此,与父母大吵一架后决定要辍学搬出去与女友同住。问题:1.结合案例简要阐述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2.针对上述案例中张强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如何遵循青少年社会工作原则进行介入
某社区“劳释”人员比较多。而每个“劳释”人员的情况又各不相同,社会工作者根据不同的情况为他们提供了不同的服务。在社会工作者的鼓励下,他们中有的参加了社区的夜巡队,每天晚上在社区居委会值班,不定时地在社区里夜巡,社区每晚为其提供10元的补助;有的申请到了低保救助;有的优惠得到社区再就业摊区铺面,做起了小生意;有的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再就业培训,在社区与其辖区单位共办的招聘会上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等。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还定期把大家召集起来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国家低保和就业等相关政策学习以及环境卫生保护行动,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在节假日时,社会工作者还坚持对他们进行慰问和关心,组织他们进行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问题:1.上述案例中涉及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哪些内容请结合案例进行简要说明。2.除了案例中提到的内容外,请继续举例说明社区社会工作的其他内容。3.在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采取了哪些介入方法
小景今年3 3岁,原本是某公司的财务主管。二年前,随着孩子的出生以及丈夫升职带来的忙碌,她选择了辞职,专心在家做家庭主妇,照顾丈夫和孩子。但前几天原公司领导的一通电话让她本已平静的生活又起了波澜。原来因公司发展需要,公司领导诚邀她回公司继续当财务主管。虽然她当时就回绝了,但还是对此事放不下,因为她热爱那份工作,但又想照顾好家庭。虽然丈夫也表示支持她重返工作岗位,但她还是很矛盾,非常烦恼。[问题]1.上述案例中,小景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2.针对小景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在社会调查中,确定样本规模时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