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A
B
正确答案 :A
解析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越能很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新安置村民对于新环境的不适应,与其缺少一定的社区支持有关。
新安置村民的服务需求如下: (1)人际交往的需求:这属于感觉性需求,是居民能感受到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需要。案例中的一些老人感觉原来的老邻居被拆散了,身边没有可以交流的人,这说明新安置村民存在人际交往的需求。 (2)儿童托管的需求:这属于表达性需求,是居民把自身感受通过行动表达出来的需要。案例中一些年轻村民在上班之后,家里的孩子放学后无人照顾,这说明新安置村民有儿童托管的需求。 (3)村民城市生活适应能力提升的需求:这属于规范性需求,是由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政府部门进行评估而决定的。案例中的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经过评估发现这些村民缺乏城市生活适应能力,说明这些新安置村民需要提升适应能力,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4)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需求:这属于比较性需求,是居民将所得到的服务与其他类似社区进行比较而认为有所差别的需求。与其他同类型的安置社区相比,D社区明显缺乏某些社区文化活动,说明新安置村民有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需求。 2.方案设计 (1)方案目标: 建立、强化和维系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社区参与活动丰富新安置村民的日常文化生活,满足村民的情感需要,改善村民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构建社区支持网络。 (2)建立社区支持网络的策略: ①个人网络:动员新安置村民现有的、有联系的且有支持作用的成员,维持和扩大新安置村民的社交关系和联系。 ②志愿者联系网络:社会工作者寻找和动员社区内或社区外愿意成为志愿者的社区党员、学生、职工等社区原居民,通过合理配置,让志愿者和新安置居民建立联系,提供帮助和支持。 ③互助网络:为那些有共同问题、相同背景和兴趣的新安置村民建立朋辈支持小组或互助小组,加强同伴之间的支持,促进信息分享和经验交流,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邻里协助网络: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召集和推动社区原居民了解新安置村民,强化他们之间的联系,发展互助性支持,有效降低正规服务的烙印现象。 (3)方案执行: 首先,社会工作者在执行前要做好参与者的沟通与协调,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鼓励新安置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 其次,社会工作者要与各方面做好交涉,做好志愿者的联系工作,同时要注意把控好服务的执行进度,以及出现危机要及时处理。 最后,鼓励参与者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与其他新安置村民进行交流,推广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方法,带动更多的新安置居民,提升他们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 (4)方案评估:在方案执行过程中或者方案结束后进行评估,可以采取发放问卷、访谈、调查资料等形式,对方案执行情况、参与者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相关试题
老廖是某部队的高级军官,2018年10月从部队退休。离开部队回到家中的生活让老廖非常不适应,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又不愿出去活动,也不愿与邻居交流,只有每次说起在部队的生活时,才会神采奕奕。老伴看到老廖这种情况很是担心,鼓励他出去走走,参加一些社区内的活动,也被老廖拒绝了。无奈的老伴只能找到社会工作者,希望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老廖。?问题:1.军休干部的需要包括哪些方面??2.结合本案例分析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哪些??3.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介入本案例开展工作?
F市某专门从事青少年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为增强同事交流而定期举办聚会,参加者需要轮流主持会议。聚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享专业服务经验,提出有效建议,促进彼此实务工作的改善。?问题:?上述案例中体现了哪种社会工作督导的方法,并说明其特点。
请论述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或阶段。
材料1:在我国城市地区,失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4050”失业现象尚未清除的同时,“2030”失业现象又成为社会热点。而且,由于这批年轻、没有成家等原因,他们的失业对社会的损害应该比其他人更大。A小区这样的问题,特别突出“4050”和“2030”失业人员共计50多人。材料2:地震发生后,许多居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对外联络中断。由于居民对灾害缺乏心理、物质和能力准备,他们对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保障基本的生活和安全成为社区各方的共同利益所在。B小区就是这些人居住的地方。材料3:C小区属于城市中旧房改造的小区,居民主要由城市中低收入者和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由于小区建筑年代比较早,各方面设施也比较便宜,所以,房租价格较低,是外来人口选择租住的主要原因。该小区经常发生歧视外来务工人员的事件。前不久,小区有位姓李的中年妇女找到居委会,要求其邻居不要把房屋租给外来工,理由是外来工素质差、不讲卫生,还有偷盗现象。居委会主任经过长时间耐心开导,也没有什么作用。据这位主任说歧视外来工的事件在他们小区经常发生,做了很多本地人的工作,也没有什么效果,他自己也没有办法了。1.针对三个材料提到的A、B、C社区,在这三个社区从事社区工作,应采用什么模式?2.通过以上分析,请从目标、策略与技术、社会工作者角色等方面来比较三种社区工作模式。
说明怎样运用社会支持网络来帮助妇女。
试论述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请联系社会工作研究实际,论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王丽娜,女,41岁,曾是某厂的技术骨干,4年前因照顾生病的婆婆辞职了。现在,婆婆已经病故,儿子也考上了重点中学,她想出去工作,却遭到家人的反对。丈夫认为自己是企业的管理干部,收入也可以,但工作忙碌,无暇顾家,老婆就应该在家好好照顾家人,做好“贤内助”。儿子也怕母亲工作后无法像现在这样照顾自己,不愿意母亲去上班。王丽娜执意去找工作,连续找了几个星期,却发现自己原来的技术用不上了,体力工作又不适应。她对自己的现状很苦恼,整天闷闷不乐,脸上没了笑容,晚上也睡不好,情绪十分低落。后经邻居推荐,她向社会工作者求助。【问题】1.上述案例中,王丽娜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2.针对王丽娜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王阿姨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结婚,与老人同住,小儿子在外省读大学。最近,王阿姨因与儿媳之间产生了矛盾而心情烦躁,晚上经常失眠,唉声叹气。经社会工作者了解,原来让王阿姨与儿媳产生矛盾的原因是房子。儿子与儿媳刚结婚时,王阿姨家只有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在朝夕相处下,王阿姨与儿媳总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生口角。为了不影响家庭和谐,王阿姨和老伴商量后,决定把房子让给儿子和儿媳住,老两口再到外面买一套房子,因为是用他们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养老金买的,所以房产证上也只写老两口的名字。没想到这件事招致儿媳的不满,儿媳说两套房子的房产证上都不写他们的名字,是老人故意的,想要日后将房子留给小叔子,甚至还威胁说,如果房产证上没有自己的名字,以后她就不负责两位老人的赡养问题。这番言论让王阿姨伤透了心,也因此而不知所措。问题:1.请界定在上述案例中,王阿姨面临的主要困境。2.针对王阿姨目前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主要采取哪些介入策略3.作为社会工作者,在妇女婚姻和家庭关系调适上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小高是某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最近他被机构安排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中,负责入户探访体弱老人。小高的督导老刘在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在探访之初,老刘就向小高示范了如何与体弱老人接触的技巧。包括:不时轻轻接触老人的手和肩膀,表达肯定和关怀;说话时语速要慢,语调平缓,句子简单直接;发问时只提一个问题等。?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老刘的行为属于教导被督导者哪方面的知识?
(2020年)试论述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渊源。
李奶奶,82岁,高级英语教师,喜好英语、歌剧、绘画等,兴趣广泛。三个子女生活优越,对老人的精神生活不闻不问。李奶奶因为年岁已高,经常生病,选择住进了本市某一福利院(敬老院),可是日子一长觉得无聊,有才华无处施展,进而心里烦闷,精神不振。社会工作者发现,像李奶奶这样有文化、有素养又积极活跃的老人在该福利院也有不少,福利院设置了手工编织、老年舞蹈、戏曲(主要是学校老师)方面的老师前来定期教授,可是激不起老人们的兴趣,大部分流于形式。问题:1.针对上述案例,选择一个老年机构照顾的实务模式,以调动老人积极的延年益寿的积极性。2.针对老人的需求,提供社会工作服务方案设计。
试论述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建构效度的不同含义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试论述定性研究的一般过程。
简述各种政治思想派别对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