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单选题 38.2024年2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刊文显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姚星灿、陈宇翱等人首次观测到(),朝着理解高温超导机理迈出重要一步。

A

由单体配对产生的能隙

B

由单体配对产生的赝能隙

C

由多体配对产生的能隙

D

由多体配对产生的赝能隙

正确答案 :D

解析

2024年2月8日,为什么会出现高温超导现象?这是物理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姚星灿、陈宇翱等人基于强相互作用的均匀费米气体,首次观测到由多体配对产生的赝能隙,朝着理解高温超导机理迈出重要一步。2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一百多年来,国际科学界不断推进对超导机理的研究。1957年提出的BCS理论,成功在微观层面解释了超导现象的“为什么”,提出理论的三位科学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但到了1986年,有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材料,在零下238摄氏度左右时就能产生超导效应,这种高温超导现象让BCS理论也难以解释。科学界提出假说,这种材料内部的电子在超导温度之上也会“结对”,只是会“乱飞”,电子流动仍然受阻。BCS理论认为,这种“结对有序飞行”会产生能隙。而电子预配对假说则认为,“结对但乱飞”可以产生赝能隙。研究赝能隙的起源和性质,成为搞明白高温超导机理的关键问题之一。经过4年多艰苦攻关,近期潘建伟团队研究赝能隙获重要进展。他们建立超冷锂—镝原子量子模拟平台,通过世界先进的均匀费米气体制备和大磁场稳定技术,成功实现超冷原子动量可分辨的微波谱学技术。在此基础上,系统测量不同温度下的幺正费米气体的单粒子谱函数,首次成功观测到赝能隙存在,为电子预配对假说提供了支持。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