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A
B
正确答案 :A
解析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学科首先产生于西方,这是与西方社会具备了相应的思想基础、时代需要、实践及理论准备、国家干预等分不开的。分析和考察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历程,对我国发展社会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历程
首先,西方社会工作产生是有特定的历史背景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助人思想,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人道主义思想等,是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主要思想来源。从17世纪开始,工业化、市场经济在欧美的推进,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社会福利模式逐渐解体,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这是社会工作产生的基本时代背景。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开始了早期的社会工作实践,国家、社会在提供社会救助方面的角色加强:英国颁布了《济贫法》,正式承认政府对济贫负有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成为各国现代社会救济事业的开端;德国实行特有的救济制度 “汉堡制”“爱尔伯福制”;英国出现了慈善组织会社,兴起了睦邻组织运动。这一时期的社会工作尚存在临时性、非专业性的特点,但为后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本理念(如助人自助理念)。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西方社会工作进入专业化、制度化发展阶段。国家(政府)对社会福利事务干预的强化推动了社会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在西方各国陆续建立并得到迅速发展。到二战结束,西方社会福利制度进入繁荣的 “福利国家”阶段,并逐渐形成了专业方法,从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相继形成、确立下来,社会工作开始成为一种比较完善的专业。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走向整合,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工作方法逐渐形成、丰富起来,目标模式不断优化,工作对象在不断拓展,适应社会工作需要的多种服务模式相继出现。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历程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启示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程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程表明: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和工业化、市场经济的需要分不开的;相关的社会福利理念是支撑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国家干预是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特别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力量;发展社会工作需要制度化的空间;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是提升福利服务地位与效果的必然选择等。 首先,发展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我国原有的社会福利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有了发展空间。我们在对原先的福利制度加以改革与完善的同时,有必要加快发展专业社会工作,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其次,吸收中外有价值的社会福利思想,营造适应社会工作发展的理念基础。我们应当有选择地汲取中外有价值的社会福利思想,以营造适应社会工作发展的观念氛围。只有从 “社会责任观”出发,真正将帮助弱势群体视为国家(政府)、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工作的发展才有坚实的思想基础。 最后,强化国家(政府)的主导角色,采取切实措施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程表明,国家干预是推动社会工作特别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党和政府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 “建设宏大的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并就如何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落实这些措施必将大大加快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进程。相关试题
马大姐今年4 7岁,小学文化程度,在一家大型超市作保安员。三年前,马大姐的丈夫因病去世,她独自带着上初中的儿子住在一间狭小的平房中。丈夫治病时花完了家中所有积蓄,还导致家里欠了六万元债务。近来,由于利润下滑,超市开始裁员,马大姐失去了保安员工作。作保安员时,马大姐每个月的收入只有七八百元,但还能勉强度日。失业后,家庭经济来源中断,原本拮据的生活变得雪上加霜。由于就业信息不畅通,马大姐年龄大而且学历太低,她找工作时总是碰壁。为了生活,马大姐只好起早贪黑地卖报纸以贴补家用。不过,为了还债和供儿子上学,她仍然想找到一份合适的、稳定些的工作。偏偏这个时候,她发现儿子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开始下滑,不大愿意和同学来往,也不乐意和她说话。马大姐想辅导儿子功课,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马大姐一想到家里的状况,就泪流满面。[问题]1.上述案例中,马大姐面临的问题有哪些2.针对马大姐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2 0 1 1年初,1 0岁的小平被某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收留。由于父母均为残疾人,小平的家里很穷。他读了几年小学,由于成绩不理想,再加上家里也没有能力继续供他上学,后来就辍学了。由于缺乏文化知识,不善表达,他很少说话。虽然与其他孩子相处友好,但是有自卑、防备心理。他每天都会外出拣废旧瓶子卖了赚钱。小平在救助中心的表现很好,每天都能得到中心工作人员的表扬和奖品,小平特别爱惜这些奖品。[问题]1.请运用生命周期,分析小平的现实资源情况。2.假如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试评估小平和他父母各自的需要。
试论述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
王阳今年10岁,读小学四年级。母亲在王阳读二年级时不幸因车祸去世。自母亲去世后,王阳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性情大变,动不动就发脾气,开始抽烟喝酒。由于一次工作失误,父亲被公司辞退,此后就一直失业在家,整天打麻将。每当父亲输了钱或者心情不好时,就拿王阳出气,动不动就出手打他,对王阳的生活不管不顾。王阳年纪小,不敢反抗父亲,总是自己默默忍受,身上也经常带着伤。慢慢地,王阳变得很孤僻、胆怯,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小区,都不愿意与人接触、结交。?问题:?假如你是一名儿童社会工作者,请根据上述情况,分析该如何为王阳提供服务。
近年来,关于儿童悲剧的新闻频频出现,比如贵州毕节青场镇青坝村两名留守儿童丧生火灾,幼儿遗留校车被闷死,富顺12岁留守儿童坠楼身亡,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面对频发的儿童悲剧和儿童伤害事件,儿童保护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这也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问题:?假设你是一名儿童社会工作者,从儿童保护的角度出发,你认为有哪些介入策略?
案例:小坤是一名工地搬运工,长期在工地从事沙石搬运工作,工地上整日尘土飞扬,最开始小坤觉得环境有些恶劣,但是习惯后也就适应了。但最近一个月,小坤感觉自己在工作时,呼吸越来越不顺畅,人也日渐消瘦了下来,最初他以为是工作太累的缘故,没有多在意,继续坚持工作。直到有一天,小坤在工地突然晕倒,被工友送到医院才得知自己得了尘肺病,整个肺部全是阴影,严重影响了他的呼吸功能,需要及时住院治疗。小坤的医疗费花了将近万元,出院时医生告知小坤,他以后不能再去工地那种环境做工,也不能再从事重体力劳动。小坤无法接受自己生病和无法工作的现实,情绪一直很差。小坤的朋友向社会工作者小青介绍了小坤的情况,希望能得到小青的帮助。问题:假如你是社会工作者小青,接到小坤这个案例后你会怎么做
试论述社会工作行动研究方法。
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抚养。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对待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1.结合案例说明儿童的需要有哪些?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试论述定性研究的一般过程。
三、请根据“材料四”,分析“矛盾总会不时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矛盾的长效举措。(40分) 要求:分析全面,举措可行,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不超过400字。
作为我国一线城市,北京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年轻人来此工作。这些年轻人在北京结婚生子后,由于父母身体不好、请不起保姆等各种原因,一些年轻的妻子不得不辞掉工作成为全职妈妈。这些全职妈妈有80%是被动成为的,这些被动成为全职妈妈的群体对生活和社会有各种的担忧,她们一方面为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经济状况担忧,一方面为自己复出工作担忧。某社会工作机构调查发现,本社区的全职妈妈大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对生活有较高的要求和期待。全职妈妈的生活让她们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投给了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劳却没有完全得到家人的认可与尊重,甚至她们自身对自己价值的认同都慢慢降低。同时,她们给予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也较少,空闲时间也不知道做什么,对自己的生活缺乏规划和想法,也没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群体,生活圈十分狭小。?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设计一个项目方案,解决这些全职妈妈的问题。
张丽的丈夫独立经营一家网络公司,因工作繁忙,平时很少过问儿子小雷的事情。为了更好地照顾小雷,张丽目前是全职妈妈。小雷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小学时学习成绩还不错,可自从上了初中,便开始迷上网络游戏,经常逃课、不写作业,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张丽意识到是自己疏于管教,于是开始严格要求小雷,并禁止他玩游戏,还停止给他零花钱。任性的小雷竟然以离家出走的方式向母亲抗议,并表示要自己独立。无助的张丽找到社会工作者,希望能够帮助儿子。问题: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或需要。2.确定服务目的与目标。3.选择介入策略。
刘老已经入住光荣院一段时间了,年近九十的他,孑然一身,每当看到院内有年龄和他差不多的老人去世,就会莫名的感到担忧和恐惧,觉得自己的“大限将至”。刘老本身患有多种老年慢性疾病,每逢病痛时,都会追忆自己年轻时的“丰功伟绩”,和现在的自己相比,刘老始终无法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好,一直深深的陷入在对自己生命结束的担忧和恐惧中与对自己灿烂过去的回忆中,因此他总是一个人发呆,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情况越来越严重。1.根据刘老的情况,他现在的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2.如果你是负责刘老的社工,请简要介绍什么是人生回顾及其介入的具体步骤。
小成,中学毕业,在一家纺织企业打工,很爱自己的男友,但不知道为什么男友最近无故冷淡,并于上周提出分手,她觉得特别伤心,无法接受,故而来寻求帮助。初步会谈中,工作者得知小成是个特别缺乏爱的女孩,从小妈妈就不大疼爱她较偏心哥哥。小的时候家里非常困难,妈妈有什么好吃的都给哥哥吃,却从不给她。和哥哥吵架,妈妈也总是说她不懂事,却从来不说哥哥。最让她伤心的是妈妈曾经因为穷让她辍学,只供哥哥读书。于是小成便开始白天打工,晚上读夜校。因此,她觉得母亲重男轻女,对其有很强烈的愤恨。正因为家里缺乏关爱,她更在乎男友,不想失去他。小成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对,自己不够好,所以男友才离开她。请以理性情绪行为模式为指导,设计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工作过程。
简述个案工作实务的基本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