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73.机会成本泛指把一定的资源投入到某一用途时,所放弃的该资源用到其他用途上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机会成本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 判断推理中的定义判断 正确答案: B 考点: 对机会成本定义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解题思路: - 首先明确机会成本的定义:把一定的资源投入到某一用途时,所放弃的该资源用到其他用途上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 A 选项中,小张追加投资 20 万,这不是放弃的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不符合机会成本的定义。 - B 选项中,小王选择了 B 公司能年入 15 万,放弃的 A 公司年入 10 万就是他选择 B 公司所放弃的最大利益,符合机会成本的定义。 - C 选项中,生产 5000 辆新能源车的成本问题,并非是放弃的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不符合机会成本的定义。 - D 选项中,小李公司选择丙项目,其机会成本应该是放弃的乙项目 9 万和甲项目 8 万中的最大利益 9 万,而不是 17 万,不符合机会成本的定义。 类似题技巧: - 准确理解定义的关键要素,尤其是核心概念和限制条件。 - 逐一分析选项,将选项中的情况与定义进行严格比对,注意排除干扰项。 - 对于涉及计算或比较的题目,要仔细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避免计算错误和逻辑混乱。本题考查: 判断推理中的定义判断 正确答案: B 考点: 对机会成本定义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解题思路: - 首先明确机会成本的定义:把一定的资源投入到某一用途时,所放弃的该资源用到其他用途上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 A 选项中,小张追加投资 20 万,这不是放弃的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不符合机会成本的定义。 - B 选项中,小王选择了 B 公司能年入 15 万,放弃的 A 公司年入 10 万就是他选择 B 公司所放弃的最大利益,符合机会成本的定义。 - C 选项中,生产 5000 辆新能源车的成本问题,并非是放弃的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不符合机会成本的定义。 - D 选项中,小李公司选择丙项目,其机会成本应该是放弃的乙项目 9 万和甲项目 8 万中的最大利益 9 万,而不是 17 万,不符合机会成本的定义。 类似题技巧: - 准确理解定义的关键要素,尤其是核心概念和限制条件。 - 逐一分析选项,将选项中的情况与定义进行严格比对,注意排除干扰项。 - 对于涉及计算或比较的题目,要仔细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避免计算错误和逻辑混乱。
相关试题
86.甲、乙两国气候条件相同……农业生产差,一直在走下坡路,但乙国农业生产却一直在上升。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矛盾?
65.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台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72.政策合成谬误,是指从各部门来看,每项政策都是对的,但合起来实施时可能是错的。政策分解谬误,是指不该分解的系统性任务被分解了,有的分解到各部门、各地方,有的分解到各个时间段。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政策分解谬误的是:
68.假定f和g分别是定义在******义在集合{5,7}上的二元函数,并且,f(5)=f(7)=g(5)= 7,g(7)= 5; h(5, 5)=7,h(5, 7)= h(7,5)=h(7.7)=5。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75.百分比:百分率
58.地理细分是指按照消费者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来细分市场、地理细之所以可行,主要是由于处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消费者对于同一类产品往往会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可能体现地理细分的是:
92.五年前,某银行为鼓励市民增加储蓄,推出了特别储蓄账户计划,每年可以为储户增加3000元的收入,而且无需支付利息税,除非账户持有人在65岁之前取走账户里的钱。特别账户累计揽储数千万元,显然,该银行的计划是有效的。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58.重叠释义是指用两个或三个表义相近、表述形式或风格不同的简单、独立的释义单位,来说明同一被解释语词的意义。每个独立的释义单位都用不同的修辞手段或表达方式突出表达被解释语词某一方面的意义。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符合重叠释义的是:
82.架构创新是指组成产品的基本元件不变,但是整体结构布局改变,即将相同元件进行整体结构的重新调整,进而产生新功能的创新。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架构创新的是:
71.重金属:轻金属:铝
75.审美意象是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或者哲理的艺术形象,它是艺术家在构思过程中,将自己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客观的事物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达方式皇现出来的内心视像。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审美意象的是()。
77.《史记》:十表
94.缘木求鱼 对于 ( ) 相当于 ( )对于 抱薪救火
60.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
74.蕴涵关系的句式一般表达为“如果p,那么q”,表示前件p和后件q之间的条件关系,包括多种形式:定义蕴涵,后件是根据定义而从前******种情况,后件表示某种确信或将按某种方式行动的决心,以后件之假从而否定前件。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依次为定义蕴涵、因果蕴涵和决心蕴涵的是(1)如果4能被2整除,那么4是偶数(2)如果物体发生摩******会发热(3)如果今天下******不会是下大雨(4)如果这树眨******阳将从西边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