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A
B
正确答案 :A
解析
(1)个别督导的优缺点 优点:①双方能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决定和解决服务对象的某一问题;督导也有充分的时间与被督导者就服务个案进行充分的讨论;督导过程有较高的隐秘性。②督导者可以比较仔细地检查被督导者的工作记录,掌握工作进度,同时督导也可以概括地了解被督导者的情况,确定被督导者能承受服务的数量。③个别督导本质上也是个别咨询的过程,所以督导者可以向被督导者提供充分的和有效的服务示范。
缺点: ①被督导者仅仅接受一位督导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可能无助于被督导者的服务,甚至这些指导信息是有偏差的。②督导者和被督导者过于紧密地分享彼此共同的观点,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共同谋划的关系。③被督导者没有机会接触其他的督导者,因此无法比较同一服务阶段不同督导者的处理策略和技巧。 (2)团体督导的优缺点 优点: ①对每一位被督导者的服务个案,都会有大量的信息传递和不同观点的碰撞,而各种不同的观点,可以矫正单一督导可能产生的偏见和盲点。②被督导者可以有机会向其他被督导同事学习如何处理他们的服务个案,可以有机会聆听、分享和学习其他被督导同事处理各种服务对象问题时的工作经验。③团体方式可以提供机会进行充分的角色扮演。④节省时间、经费和专业人力。 缺点: ①每位被督导者接受督导的时间不足,无法对细节进行讨论。②被督导者有较多机会隐藏和忽视自己的问题,被督导者也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与他人竞争。③对每一位被督导者的个案服务都有不同的观点,因而也容易产生冲突,或出现一些没有价值的观点;团体讨论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团体动力分散或者“走神”情况,有时又会出现团体动力比个案讨论更有趣、偏离主题的情况。④团体的隐秘性较低。 (3)同事督导的优缺点 优点: ①在督导过程中,专家的权威降到最低,没有权威现象。②参与者可以在最方便的时间组织和安排督导会议。③这种督导不需要付费。④对于非常有经验的社会工作者,选择同事督导方式更容易有收获。 缺点: ①每位成员都没有最终的权利和义务。②参与的成员会彼此避免与他人的争论和对抗。③有时参与的成员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技术,无法与他人分享。④团体成员有时也会彼此形成同谋。相关试题
案例:社会工作者发现某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其中很多问题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关,如果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便可以防止某些疾病的产生。尽管该市在2009年便颁布了每年为本市中小学生开展免费体检的政策,但该项政策并未惠及打工子弟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进一步走访社区发现,这些学生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卫生很差,垃圾遍地,缺少公共卫生设施。社区周围也只有一家正规医院,外来人口很少去。一些家庭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少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还有部分家庭因病陷入困境。针对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计划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服务项目。问题:分别从“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的角度为该项目设计服务方案(只需说明介入目标和重要介入策略)。
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抚养。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对待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1.结合案例说明儿童的需要有哪些?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试论述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建构效度的不同含义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吕彬今年15岁,初二学生。吕彬的父亲是某大型私企干部,母亲是某事业单位领导,他们都没有时间管教儿子。吕彬7岁时,父母因感情不和而离异,他被判给了父亲。吕彬家境富裕,目前跟随爷爷奶奶居住在一个高档社区,爷爷奶奶对孙子极为宠爱。爸爸自己也有一套房子,还有一辆高档汽车。吕彬爱好打篮球,喜欢玩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较差,经常破坏学校公物,已被学校记过四次。最近,吕彬的父亲接到学校班主任老师的电话,如果吕彬再被学校记过,将会面临被开除的危险。吕彬的父亲、爷爷和奶奶都不知道该对吕彬采取什么方法,班主任老师对他也束手无策,学校教导主任建议他们向学校社会工作者求助。【问题】1.作为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个案工作中应该遵循什么原则2.请根据上述案例,分析吕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针对吕彬面临的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小鹏,15岁,今年初二。爸爸李某一直在南方打工,妈妈刘某在家照顾小鹏和他7岁的妹妹。小鹏的奶奶身体一直不好,患有脑血栓,爷爷身体还可以,能做一些农活。所以妈妈还要照顾小鹏的爷爷奶奶。近几年爸爸妈妈的感情一直不和,村里一直传言小鹏的爸爸在外地与别人发生了“婚外情”。小鹏听说此事后,很生气,也很难过,他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但是心里也开始对爸爸充满了愤怒和怨恨。小鹏很心疼妈妈,对妈妈很关心也很依恋。去年妈妈因为尿毒症去世。没过多久,爸爸就带回来一个女人小梅,而且这个女人已经怀孕。小鹏十分恨自己的爸爸,与爸爸一句话都不说。他十分想念妈妈。他再也没有心思学习,成绩一直下降,在班级处于倒数,老师对其很生气,也无可奈何。小鹏的奶奶十分疼爱小鹏和他的妹妹,小鹏和妹妹也对奶奶十分依恋。但是奶奶的身体越来越差,自己的生活都无法自理了。李某的经济收入并不高,很多钱都要花费在小梅身上,很少给小鹏和奶奶生活费。因此小鹏和奶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奶奶也没有足够的钱去治病和买药。小鹏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交相关的费用,准备辍学。小鹏和奶奶没有参加新农合也没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亲戚朋友虽觉得小鹏家十分可怜但是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小鹏感到十分绝望、沮丧,感觉生活没有任何意义,想过自杀,但是舍不得奶奶和妹妹。社工小王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准备介入该家庭,为其提供服务。【问题】1.结合材料,绘制出小鹏家庭的结构图,评估小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交流情况。2.根据我国的社会救助政策,小鹏的家庭可以申请的救助有哪些3.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改善小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为其提供社会救助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具备哪些功能?
根据官方统计的数据,我国公开的城镇失业人口达908万人,失业率为4.1%,与往年基本持平。从总体来看,我国的失业人口从1995年的519.6万增加到2012年的908万人,失业率从1995年的2.9%增加到2010年的4.1%,失业率、失业人口都在不断地增加与提高。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的劳动力的就业政策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导致几十年的问题暴露无遗,因此我国的劳动力就业问题也是一个跨世纪难题。请说明社会政策在解决类似失业等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如何?
(2017年)社会工作者在某职业学校开展服务时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佳,动辄不动与任课老师产生冲突,甚至擅自离开课堂;有些学生流连于网吧,经常夜不归宿。社会工作者经过进一步评估,发现大多数学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觉得读职业学校没前途,既懊悔过去读书不认真,又不愿面对现实,更没有为改变现实而采取行动。社会工作者决定依据现实疗法中的“责任”、“现实”和“正确”三个基本要点,开展以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为总目标的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破冰游戏等方式促进组员间的相互交流,树立积极、正向的伙伴关系;与组员共同制定契约,形成小组规范,使组员逐步认识到遵守规范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通过“自画像”、“生命环”等活动,协助每位组员开展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行为并进行合理评估,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社会工作者借助良好的小组互动氛围,通过角色扮演、示范、鼓励等技巧,协助组员学会真实表达,并履行自己的决定和承诺。问题:1.围绕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的总目标,列出本案例中小组工作的具体目标。2.分析小组工作在本案例中发挥的功能。
李奶奶,82岁,高级英语教师,喜好英语、歌剧、绘画等,兴趣广泛。三个子女生活优越,对老人的精神生活不闻不问。李奶奶因为年岁已高,经常生病,选择住进了本市某一福利院(敬老院),可是日子一长觉得无聊,有才华无处施展,进而心里烦闷,精神不振。社会工作者发现,像李奶奶这样有文化、有素养又积极活跃的老人在该福利院也有不少,福利院设置了手工编织、老年舞蹈、戏曲(主要是学校老师)方面的老师前来定期教授,可是激不起老人们的兴趣,大部分流于形式。问题:1.针对上述案例,选择一个老年机构照顾的实务模式,以调动老人积极的延年益寿的积极性。2.针对老人的需求,提供社会工作服务方案设计。
结合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法规与政策,请简要论述如何做好我国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干预工作。?
小静,15岁,高一,其父母离异多年且都另建有家庭。小静跟随母亲、继父生活,但她对生父有深厚的感情,母亲虽然阻止她跟生父见面,但是小静不以为然。小静性格活泼,个性倔强,留着短发,大家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假小子”。她喜欢看电影、看电视剧、听音乐、参加体育活动,还结交了一批校内外的“铁哥们”,喜欢跟他们一块打电子游戏。小静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走神,老师批评她之后还很不高兴,喜欢狡辩、还嘴。一次,小静的“好哥们”被老师骂了,出于讲义气,小静当场把老师的水杯摔坏了。老师对小静无计可施,只好求助学校社会工作者为小静提供服务。问题:1.学校社会工作有哪些功能2.请简要分析和诊断上述案例中小静有哪些需求3.针对小静的情况,学校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干预策略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2016年)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调研中发现,一些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存在重重困难,家庭成员不愿意面对现实,长期沉浸在悲伤和自责中,有的夫妻关系变得紧张,导致婚姻破裂的危机;有的老人疾病缠身,无人照顾;有的家庭缺乏稳定的收入,经济困难;有的家庭成员害怕无人养老送终,对未来充满担忧。社区居民虽然对失独家庭感到同情,但不知如何与其交往,也很少邀请这些家庭参加社区活动。 问题: 1.列出本案例中家庭面临的问题。 2.结合案例中的问题,从家庭、社区、社会三个层面,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干预措施。
近年来,关于儿童悲剧的新闻频频出现,比如贵州毕节青场镇青坝村两名留守儿童丧生火灾,幼儿遗留校车被闷死,富顺12岁留守儿童坠楼身亡,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面对频发的儿童悲剧和儿童伤害事件,儿童保护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这也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问题:?假设你是一名儿童社会工作者,从儿童保护的角度出发,你认为有哪些介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