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A
B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评价调查报告的原则主要包括:
(1)从总体上看,调查报告应具有类似于沙漏的形式。即报告应从广阔的导言开始,逐渐转变到较为专门化的领域,直到提出你自己的研究领域,介绍你的研究方法和结果。这是“沙漏”的最狭窄部分。从讨论研究结果的内涵开始,报告又开始逐渐向一般的领域拓宽。广阔的导言可向读者提供研究问题形成的背景及其意义,而讨论部分的拓宽,则可向读者展示研究结果的价值及应用。这种形式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既有广度又有深度。(2)从写作方式、技巧上来看,必须具备以下几点:①准确清楚;②先列出报告的大纲;③用简单的语言写作;④用例子来作解释和说明。一篇好的研究报告在写作上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准确清楚。准确是体现研究的科学性、严密性的关键因素,所以这一点是任何调查报告所必需的;列出整个报告的大纲,尤其是各部分中的主要内容,有利于我们去检查前后结果之间的逻辑性;研究报告应该用常用的语言写作,应该能让非专业的读者进行阅读,并且能让他们理解你干了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那么干;经常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说明所涉及的技术性概念,有利于增强研究报告可读性。(3)撰写调查报告时应注意引用与注释,即报告中凡是引用别人的资料,一定要注明来源,而不能将别人的工作和成果不加注明地在自己的报告中使用。对于报告中引用的别人的资料,以及某些不易理解的内容或概念,常常通过加注释来进行说明。上述做法表示作者遵守学术道德,不把别人的成果掠为己有;既可帮读者解释报告中的疑难,又不使报告中断和过于冗长。(4)从调查报告的结果内容来看,需在结果中呈现出方法介绍的意义。因为作为一种高度结构化、高度程序化、高度数量化的社会研究方式,调查研究无法回避科学方法论对其严格的、详细的程序检验的要求,这是科学研究论文的必备条件,是其结论成立的前提和依据,也是研究者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一种体现。它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研究者的研究行为,同时也可以使读者和同行切实地了解作者所得研究结论的正确性、普遍性和适应性。(5)应用性调查报告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一般来说,各种调查报告在结构上都可分成:①标题;②导言;③主体;④结尾。学术性调查报告的撰写往往比应用性调查报告更加严格。它有比较固定的格式。一般来说,学术性调查报告在结构上通常包括下述内容:①导言;②方法;③结果;④讨论;⑤小结;⑥参考文献;⑦附录。这种相对固定的写作格式,不是教条,不是框框,也不是“洋八股”,而是一种学科领域的统一性。这样就使得调查报告获得了相对的区别于一般文献的权威性。(6)调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具有必要的科学性,这也是针对调查报告形成的各个阶段的。对于一项社会调查研究项目来说,调查研究报告是其成果的集中体现。调查研究报告撰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果和社会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所以调查报告决不能有弄虚作假的成分,必须具有客观真实性。相关试题
陈某被父母送到一家公立中学就读。虽然他很用功,可是由于基础薄弱,成绩始终不理想,这让他感到很苦恼。同班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城里的孩子,同学们对陈某浓重的乡音嘲笑不已,这让陈某感到十分自卑、孤独和苦闷,渐渐产生了一种怨恨情绪,感觉自己就像要疯了似的。假设你是一名学校社工,请为陈某设计一份介入方案。
黄女士今年37岁,家中有三口人,她、12岁的女儿以及74岁的老母亲。丈夫在去年因病去世。黄女士身体也不好,三年前,她因患有肺病而失去了超市的售货员工作,到如今她还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只能靠做些小时工挣得一点钱,再加上每月320元的低保金生活,一家三口生活很拮据。女儿正读小学五年级,再过一年就要升初中了,需要准备学费,还有老母亲的医药费等,面对家中的境况,黄女士一筹莫展。【问题】请你设计一个家庭帮助计划,帮助黄女士改变家庭困境。
在某高级小区里,有许多女性住户是“全职太太”,她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好丈夫和孩子的饮食起居,几乎没有自己的休闲时间。王正红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她在成为全职太太前是某小学的音乐教师。为了照顾这个家庭,她生了宝宝之后就放弃了原本稳定的教师工作,这让她感到很不舍得。经过几年的适应,她虽然已经习惯了每天照顾家人的饮食起居,但前几天以前的学校领导给她打电话,希望她能回来继续教学并担任教研组长。尽管王正红当即回绝了学校领导的好意,但心里始终不是滋味儿,在做家务的时候也会因为想着这件事情而走神。王正红的丈夫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鼓励王正红可以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但王正红却陷入了更大的矛盾之中,偶尔还会对年幼的孩子发无名火。其实据王正红了解,她的很多邻居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于是在丈夫的陪同下,王正红前来寻求社会工作者的帮助。?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王正红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王正红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李某,男,35岁,曾因盗窃被判入狱两年,刑满释放后,其妻提出离婚。李某因没有固定工作又有前科而未得到儿子的监护权。李某入狱前视儿子为宝贝,但现在妻子却以各种理由拒绝李某探望儿子,这使李某很难过。他因此经常喝酒麻痹自己,喝醉后神志不清楚时就对别人大发雷霆。最初醉酒后回家只是打骂自己的老父亲,到后来变得以虐待父亲为乐。社会工作者与其接触后决定对此案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问题】1.社会工作者应采用何种模式对李某提供服务2.在对李某提供帮助时应考虑哪些因素3.社会工作者应采用怎样的介入策略
老郭退休前是某部队的高级军官,去年回家后,对新的生活非常不适应,不喜欢出去活动,也不愿与邻居打交道,但每次与家人、朋友说起在部队的生活时,就会变得神采奕奕。老伴看到老郭这种情况很是担心,鼓励他多与老朋友聚聚,有时间参加一些社区活动,但是都被老郭拒绝了。无奈的老伴只能找到社会工作者,希望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老郭。问题:1.结合本案例分析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哪些2.社会工作者应该开展哪些介入工作
宋姐早年丧偶,独自一人抚养儿子。在儿子十几岁的时候,宋姐遇到了杨某,俩人感情发展稳定,最后结婚组建了新的家庭。杨某之前离异过,带有一个女儿,与宋姐儿子年纪相仿,在宋姐与杨某组合家庭后,一家四口共同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平平淡淡,也算和谐美满。但在一次意外火灾中,儿子由于熟睡未能及时逃脱,造成全身70%的烧伤,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后期也需要进行多次修复手术。儿子的事故对整个家庭无疑是个沉痛的打击,巨额的医疗费用也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宋姐每天在医院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看着儿子的状况,宋姐几近崩溃,内心十分痛苦和自责。宋姐变得越来越敏感,除了照顾儿子,与丈夫和继女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差。宋姐与丈夫杨某为儿子的事情多次争吵,宋姐觉得丈夫不关心儿子,不愿意花钱救治儿子,只对自己女儿好,而杨某为此感到十分烦躁,觉得是宋姐疑神疑鬼,不信任自己。继女觉得宋姐始终把自己当外人,眼里只有自己的儿子,对宋姐也十分不满,越来越冷漠,甚至开始不理宋姐。杨某不愿意整个家庭支离破碎,想要改变家庭状况,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宋姐家庭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2.针对宋姐家庭目前的情况,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的你可以采取哪些技巧进行家庭干预?
二、C市成功举办了温泉产业博览会,为中心的相关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请你根据材料三,阐释C市举办温泉产业博览会取得的成果。(40分) 要求:概括准确,内容全面,阐释清晰,语言简洁,分条作答,字数不超过400字。
李霞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其丈夫独立经营一家网络公司。生了儿子小明后,李霞把婆婆从老家接了过来,负责照顾小明。李霞和丈夫都忙于各自的工作,对于儿子小明很少直接过问。?小明是家中的独生子,从小就娇生惯养,他要什么家里就给他买什么,他要多少零花钱就给他多少零花钱,慢慢就养成了任性蛮横的性格。以前小明的学习还不错,可是自从升入六年级以后,小明结交了一些不爱学习的朋友,学会了抽烟、喝酒、打架,迷上了网络游戏。很快,小明的学习就一落千丈,班主任多次给李霞打电话反映小明的情况。李霞意识到了小明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对小明进行严格管教。李霞要求儿子跟一帮不良朋友断绝交往,不能再玩网络游戏,限制给他的零用钱数。小明对母亲的管教非常抗拒,经常与她发生争吵,并以离家出走来向母亲抗议。无助的李霞找到社会工作者,希望能够帮助儿子。?问题:?1.本案例中,李霞面临的问题有哪些??2.本案例中,小明主要面临的困境和需要有哪些??3.针对李霞和小明所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如何介入工作?
试比较韦伯和迪尔凯姆创建的两种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区别与联系。
张某,男,45岁,初中文化程度。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服刑期间张某表现良好,最近经法院裁定假释。 ??张某妻子已于几年前与其离婚,变卖房产后带着儿子移居外地。目前,张某只能与父母、兄嫂同住,但矛盾冲突不断,家庭关系十分紧张,回到社区后,张某处处感到不适应,对人高度戒备。他多次尝试找工作,却因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等原因未能成功,户籍办理也不顺利,再加上最近又被查出患有肝病,张某感觉生活压力很大,十分自卑沮丧,却不知该向谁求助。对此,社会工作者计划以个案管理的方式为张某提供服务。?问题:?1.本案例中的张某有哪些服务需求??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进行个案管理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彤彤今年7岁,正读小学一年级,父母均为打工人员,在四年前离婚,彤彤被判给母亲吴女士抚养。经过一段黑色的婚姻生活,吴女士现在对再婚持排斥态度,她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彤彤身上,管教非常严厉,只要彤彤稍微有点淘气,吴女士就打骂彤彤。最近,因为公司倒闭,吴女士下岗了,家庭失去了收入来源,吴女士既忧虑又急躁,对彤彤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而彤彤的父亲一直拖延支付彤彤的抚养费用。现在,彤彤的学习成续下滑得厉害,还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不喜欢与同学一起玩耍,动不动就与同学打架。彤彤的班主任老师找到学校的社会工作者,希望为彤彤提供服务。[问题]1.请说明儿童的需要主要有哪些2.上述案例中,彤彤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3.针对彤彤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D村是云南省一个与缅甸接壤的佤族村寨,该村是一个有名的贫困村,村民住的房屋破旧不堪,平时也没有稳定的收入,不少年轻村民们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留守在家中。该村附近只有一所小学,孩子们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一些留守妇女们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农活,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感觉压力很大。村里没有医疗站点,村民们看病也很不方便。2013年,民政部开始实施 “三区计划”(即“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以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受灾人员为重点对象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同时为这些困难地区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政策的号召下,该村成立了第一个社会工作站。?问题:?假如你是该村新建社会工作站的社会工作人员,请你为该村制定一份改善该村问题的服务方案。?
李奶奶今年已经75岁了,老伴几年前去世。李奶奶终生没有生育,只有一个养子。李奶奶在养子结婚后就和养子一家生活在一起。养子一家居住的是平房,养子主要是干推销工作的,经常在外面奔波。养子的妻子是商店营业员。养子的儿子已上高中,住校经常不回来。最近邻居发现,李奶奶整天在外面捡垃圾,并以垃圾中的剩菜剩饭为食。邻居们找到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上门去进行家访,发现养子一家早就和李奶奶分开住了。养子一家住在大平房中,而李奶奶居住在旁边一个放杂物的小棚子里面。社会工作者发现李奶奶居住的小屋中堆满了垃圾,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养子的妻子介绍说,这些东西都是老人捡回来的。养子也不断向社会工作者倾诉苦水。从几个月前,李奶奶就开始从外面往家里捡垃圾,并且也越来越不爱说话,家里人阻拦她捡垃圾就和家人嚷叫,哭闹,所以现在就成了社会工作者看到的这种情况。据养子介绍,李奶奶在老伴死后就出现了一些幻觉,她总和家人说“你爸爸在那边说没有吃的,他饿呀”之类的话语。养子一家看老太太行为正常,也没太在意,没料到现在竟成了这样。【问题】1.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你认为李奶奶现在面临哪些问题2.她需要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哪些帮助
案例:社会工作者发现某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其中很多问题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关,如果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便可以防止某些疾病的产生。尽管该市在2009年便颁布了每年为本市中小学生开展免费体检的政策,但该项政策并未惠及打工子弟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进一步走访社区发现,这些学生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卫生很差,垃圾遍地,缺少公共卫生设施。社区周围也只有一家正规医院,外来人口很少去。一些家庭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少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还有部分家庭因病陷入困境。针对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计划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服务项目。问题:分别从“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的角度为该项目设计服务方案(只需说明介入目标和重要介入策略)。
袁某是某玩具厂普通工人,今年28岁,其妻子是餐厅服务员,两人结婚1年,虽收入微薄,但二人关系十分甜蜜,生活充实。一次下班途中,袁某遭遇严重车祸,导致双腿截肢。袁某公司只愿意赔付袁某部分医疗费用,其他大部分不愿承担。袁某妻子东拼西凑,到处借钱,才勉强凑够袁某的治疗费用。袁某身体恢复后,为了还债以及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努力寻找工作,但大多都因双腿残疾被企业拒之门外,袁某感到十分愤恨和沮丧。袁某失业在家,小区由于没有残疾人设施,袁某日常出行只能依靠妻子的帮助,妻子不在时,袁某只能宅在家中,十分不便。?自从袁某双腿截肢后,妻子对袁某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淡,经常对袁某抱怨生活痛苦,负债累累,还要照顾他。袁某感受到了妻子对他的嫌弃,忍受不了也开始与妻子争吵,二人感情十分僵化。为了调节自己的状态,袁某曾经尝试想要参与社区活动,但也都被拒绝了,认为其身体不便,难以跟上活动节奏。面对工作、生活的挫折以及夫妻间情感的疏离等,袁某情绪越来越焦躁、压抑,变得开始自我厌恶,甚至也开始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不满和抵触的情绪。?问题:?1.请结合材料分析,袁某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其自身哪些权益没有得到满足??2.根据袁某的问题,从残疾人社会工作角度分析,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袁某提供哪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