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知教育APP
考编之路莘知起步
A
B
正确答案 :A
解析
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是军队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优抚安置领域,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以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协助有需要的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问题、恢复和改善社会功能,使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利的活动。
2.案例中新近安置的退伍士兵具有不适应新生活、情绪低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小王可以采取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法和社区工作法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具体内容如下:(1)个案工作法在安置社会工作中,个案介入旨在增强退伍军人等安置对象的自我能力,提高其社会再适应能力,以应对新工作和新生活的压力。对于案例中几位退伍士兵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安慰、鼓励以及对成绩的承认等方法,在现实的基础上表达出对他们的肯定和赞许,疏导其情绪,使其放松心情,消除焦虑,增强自信,潜心工作,积极生活,重建失去的自尊,获得心理满足和心理寄托。(2)小组工作法社会工作者可以将这些退伍士兵组织起来开展小组工作,通过小组活动和小组互动,帮助这几位退伍士兵处理情绪问题,分享经历和感受,相互支持和理解,构建一个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并通过小组活动协助其充分利用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来获得就业机会,比如了解更多的相关政策、认识安置机构的功能和运作方式等。(3)社区工作法社会工作者可以整合社区资源,协调安置部门进行工作,多渠道、多元化地协助这几位退伍士兵解决工作问题。3.社会工作者在为退伍士兵开展小组活动时,可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1)鼓励退伍士兵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现实;(2)使退伍士兵肯定自己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心;(3)协助退伍士兵利用周围的社会资源,丰富自己,增长自己的求职技巧、文化知识和生活阅历;(4)增强退伍士兵的人际交往技巧,改善人际关系,使周围的人能接受自己,增强自信;(5)帮助退伍士兵全面评估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坦然地接受它们,对自己的本来状态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相关试题
果果今年7岁,她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遗弃了,后来被当地的福利院收留。在福利院中有很多与果果有类似遭遇的小朋友,他们都生活得很好,唯独果果闷闷不乐,还非常任性和固执,只要是她认定的东西就必须得到,否则就会大哭大闹。平时也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中看着天空发呆,还很怕见到陌生人,每当有陌生人出现在福利院中,果果总是躲得远远的,如果有人想接近她,她就会大哭。[问题]1.儿童社会工作具有什么特点2.果果所面临的困境有哪些3.针对果果所面临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试论述心理—社会模式的内容。
社会工作者在进驻某小区后不久,接到社区残疾专干的转介,转介的服务对象叫小伟,今年8岁。据社区残疾专干介绍,小伟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肌肉萎缩、肢体变形,难以正常行走。而家长又缺乏意识,未让小伟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以致情况严重,小伟至今都必须依赖他人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小伟从未进入过校园经历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闷在家里。一方面小伟的父母不放心小伟待在学校,怕小伟被他人嘲笑和欺负;另一方面小伟的母亲认为自己可以胜任对小伟的教育,让小伟在家就能学习相应的知识。?问题:?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小伟所面临的困境与需要。?2.结合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分析社会工作者该如何帮助小伟。?3.为保障小伟顺利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社会工作者应该怎么做?
淑华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没有固定工作,有酗酒的习惯,而且酒后经常对淑华施虐,甚至毒打。淑华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有一个女儿,正因为淑华生下的是女儿,所以她的丈夫和婆婆都认为是她的错。淑华经常向同村的好姐妹们诉苦,但是他们都认为要顾及面子,家丑不可外扬,大都劝她忍气吞声。淑华曾在无奈之下向妇联和派出所民警求助,但是却拒绝了他们的实质帮助。有段时间,淑华因为不堪苦恼,几乎想自杀,她自己也越来越觉得这就是她的命,天生注定,不可改变,生女儿也是她的错。问题: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假设,淑华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2.在优势视角看来,淑华的资源主要有哪些3.从个人、小组、社区三个层面,分析解决淑华问题的简要策略。
某村大部分中青年男子外出打工,留守在村里的妇女不仅要承担农活,而且要照顾孩子和老人。留守妇女中,有些缺乏科学种植养殖技术,难以增产增收;农忙时,有些能够得到亲朋好友的帮助,而大多数人只能独自承担;有些整日劳作,无暇顾及孩子教育;个别妇女遇到性骚扰时,倍感无助。村里也没有多少娱乐活动。繁重的劳作加上情感孤独,严重影响到一些妇女的身心健康。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计划针对上述情况开展服务。
深圳与香港距离较近,随着两地展开经常性交流与互动,往返两地及在港居留途径逐渐拓宽,出现了这样一批 “住在深圳、学在香港”的异地学童。阳阳就是异地学童中的一个典型代表。阳阳是在深圳上的幼儿园,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将阳阳送到香港读书,在香港读书的阳阳第一天上学就很不习惯。老师上课主要采用粤语和英语,文字是繁体字,这让从小接触简体字和普通话的阳阳学习很是吃力。不仅如此,阳阳身边的同学都是香港人,对阳阳这个从深圳来的小朋友有很大的排斥心理,不愿意跟他一起玩,同学们还暗地里给阳阳起绰号、贴标签,说他是“假香港人”。阳阳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非常苦恼,他没有朋友,放学后要立即赶回家,不能和同学们一起参加课外活动。他变得越来越沉默,不止一次地向父母哭诉,希望能够回到深圳上学,但是都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渐渐的,阳阳越来越不爱说话了,在学校里他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孤立和排挤,阳阳逐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为这些异地学童设计一份服务方案,解决他们在异地求学中面临的问题。
小明,9岁,现在是北京某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三年级新生。小明的父亲一直在北京打工,母亲也在他两岁的时候来到了北京。小明自小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长大,平时很听话,课堂表现也很优秀,爷爷奶奶对他很是疼爱。母亲每年会回家探望小明几次,但父亲只有在春节时才回去。母亲很思念小明,并且觉得爷爷奶奶上了年纪,再一直照顾小明多有不便,应该将小明接到身边照顾。2012年8月,父母把小明接到了北京,并为他联系了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上三年级。小明来到北京后的第一个月,都是被反锁在家里看电视,因为父母白天都要工作,怕他自己在家不安全。上学后,因为小明的方言很严重,同学都排挤他,有些同学见他长得弱小就常欺负他。由于课程跟以往不同,课业方面他也总跟不上。慢慢地小明就变得郁郁寡欢,在家里不爱跟爸妈说话,在学校经常是上课睡觉,下课就躲在角落里,还经常逃学。只有偶尔跟爷爷奶奶讲电话时他才会高兴些,还总嚷嚷着要回去。一次,小明被同学欺负,他忍无可忍,抡起板凳打了对方。学校老师向小明父母反映了情况,父亲很生气,当时就打了他,小明哭着喊着要回去找爷爷奶奶,母亲看着很心疼。父亲骂他没出息,还要把他送回去。母亲舍不得儿子离开,她知道小明是在来到这里后才改变的,但她不知道怎样帮助儿子适应这里的生活,着急、苦闷之余,经同事介绍找到社工小张,并向其求助。社工小张了解了小明的基本情况后,决定采用儿童个案工作的方法帮助小明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哪些2.根据材料说明小明有哪些方面的困境3.从学校和家庭层面出发,社工应该为小明提供哪些服务
说明怎样运用社会支持网络来帮助妇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社会工作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的社区抗疫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付出了牺牲。某全国性机构调集了60人的督导队伍,对疫情防控人员开展一系列督导。问题:1.结合案例说明该机构提供了哪些督导?2.案例中运用了什么督导方式?3.阐述各个督导方式优点和局限?
莹莹,女,13岁,初一学生,在一所重点中学就读。读小学时,她的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前茅。上了初中,性格开始变得内向,不爱说话,平时不喜欢和班上的同学交流沟通。中学新增了物理、化学两门课,莹莹对这两门课掌握不好,每次考试1.学校社会工作有哪些特点?2.结合学校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中莹莹厌学的原因。3.针对莹莹的情况,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1.请根据材料二,概括K县海洋牧场建设的主要举措。(25分) 要求:内容全面、概括准确、分条列项、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200字。
社会工作督导的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小张是某老年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多年来为该社区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该社区中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在一次定期地对社区内老人进行生活情况调查时,小张遭到一位老人的拒绝。这位拒绝小张的居民是一位失独老人,老伴在一年前去世了,老两口唯一的女儿早在十年前就因车祸去世,多年来老两口互相扶持,当老伴去世后,这位失独老人便陷入了巨大困苦。小张在社区服务这些老年人的过程中,发现类似这样的失独老人不止一例,为了帮助这些老年人走出痛苦的阴影,小张开展了对失独老人的社会工作研究,以社区内的这位老人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深入失独老人家中,发掘服务对象的潜能,实现服务对象的正能量自我成长。?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小张应采用哪些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并说明其方法论及其范式。
请论述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或阶段。
试论述在社区建设的运行机制下,如何推动社会广泛参与社区建设。